[發明專利]一種燃煤煙氣中不同形態的汞含量的測定裝置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87287.7 | 申請日: | 2011-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680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07 |
| 發明(設計)人: | 吳江;張艷艷;潘衛國;任建興;何平;張錦紅;石宙;代學偉;劉瑛;羅海燕;楊凱;劉思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電力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3/00 | 分類號: | 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吳寶根 |
| 地址: | 20009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燃煤 煙氣 不同 形態 含量 測定 裝置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主要涉及一種燃煤煙氣中不同形態的汞含量的測定裝置及其在模擬煙氣中汞含量測定的應用,屬于煤燃燒過程和環境保護領域。是一種制造工藝簡單,使用方便的可應用于燃煤電廠煙氣污染物汞排放監測的裝置。
背景技術
燃煤電廠煙氣汞污染物排放是全球最大的人為汞排放源。重金屬汞污染物具有在環境中停留時間久、不易去除、對人體危害大等特點,目前亟需對燃煤電廠煙氣汞排放狀況進行監測以制定減排措施。煙氣汞具有元素態汞(單質汞)和氧化態汞兩種不同形態,氧化態汞具有易溶于水的特點,但是毒性較大,單質汞對人體沒有直接危害,可是在環境中停留時間長,易積累等特點。因此,在進行燃煤煙氣汞減排工作之前,有必要根據燃煤電廠排放的不同形態的汞含量,制定不同的減排措施。
現有的汞形態測定裝置都是利用紫外光照、介質放電等較為精細的方法進行測定,不適合燃煤電廠煙氣成分復雜的條件下使用。
目前,國內的燃煤煙氣汞含量測定主要測定的是總汞含量,使用消解法等將氧化態汞轉變為單質態汞再進行測定。還有采用液體陰極放電、介質阻擋放電、氫化物發生法等實現液體及固體中汞的兩種形態含量的測定,但是都需要使用色譜、紫外照射、毛細管電泳等非常精細的方法,需要使用大型儀器設備,僅適用于實驗室分析而很難應用于工業生產現場在線測定。
目前公開的專利主要有:
1、重慶大學的劉清才發明的煙氣中汞濃度在線檢測方法,專利申請號201010177028
2、重慶大學的劉清才發明的燃煤中汞含量的檢測方法,專利號201010177022
3、中國地質大學的朱振利等發明的基于介質阻擋放電低溫原子化器的非色譜汞形態分析方法,專利號201010181304
4、中國地質大學的朱振利等發明的基于液體陰極放電的汞形態分析方法及汞蒸
氣發生裝置,專利申請號201010520352
5、北京路捷儀器有限公司的魏文元發明的一種汞元素形態分析裝置,專利號200720170039
6、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發明的一種測定生物和環境樣品中汞含量的裝置,專利號200720173609
然而上述的專利技術中,亦存在利用精細的光學、光電轉換、毛細管電泳等技術,操作復雜且難以維護,而該技術問題正是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綜上所述,目前需要尋求一種性能可靠、操作方便、適用面廣而且易于維護的燃煤煙氣汞形態分析測定裝置。本裝置就是基于這些理念而研發制作的,具有操作方便、性能好、易于維護等特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燃煤煙氣中不同形態的汞含量測定裝置,同樣可以用于實驗室研究模擬煙氣中汞含量的測定。即本發明通過設計反應和冷凝裝置,利用化學溶液吸收轉化的方法實現不同形態汞含量的測定,操作簡便,可應用于燃煤電廠復雜煙氣成分中不同形態汞的測試。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燃煤煙氣中不同形態的汞含量的測定裝置,包括汞分析儀,另外還包括燃煤煙氣供給管道、冷凝器A及冷凝器B,吸收液X的供給裝置、吸收液X的貯槽、吸收液Y的供給裝置,吸收液Y的貯槽、吸收液X的排放槽、吸收液Y的排放槽;
所述的冷凝器A及冷凝器B分別包含兩支獨立的冷凝管A1、A2和B1、B2;
冷凝器A的冷凝管A1和A2的結構相同,均設有含汞的煙氣進口、吸收液進口、含汞的煙氣出口、與含汞的煙氣進口相連的蛇形管道、吸收液排放口;
冷凝器B的冷凝管B1和B2的結構相同,均設有冷凝器氣體進口、冷凝器氣體出口、與冷凝器氣體進口相連的蛇形管道、冷凝廢液排放口;
燃煤煙氣供給管道分成兩路,一路經閥門后進入通過冷凝器A1的含汞的煙氣進口進入冷凝器A1,另一路經閥門后通過冷凝器A2的含汞的煙氣進口進入冷凝器A2;
冷凝管A1的含汞煙氣出口經管道進入冷凝管B1的冷凝管氣體進口,冷凝管A2的含汞煙氣出口經管道進入冷凝管B2的冷凝管氣體進口,冷凝管B1、B2的冷凝管氣體出口分別經過相應的閥門后匯合成一路后進入汞分析儀;
冷凝管A1的吸收液進口通過吸收液X的供給裝置與吸收液X的貯槽相通,冷凝管A2的吸收液進口通過吸收液Y的供給裝置與吸收液Y的貯槽相連;
冷凝管A1的吸收液排放口、冷凝管B1的冷凝廢液排放口分別經閥門后匯合并經管道接入吸收液X的排放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電力學院,未經上海電力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8728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