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非織造搓繩機和搓捻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110286521.4 | 申請日: | 2011-08-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176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7 |
| 發明(設計)人: | 休伯特·赫格思 | 申請(專利權)人: | 休伯特·赫格思 |
| 主分類號: | D01G15/26 | 分類號: | D01G15/26;D01G25/00;D04H1/7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趙華偉;傅永霄 |
| 地址: | 瑞士*** | 國省代碼: | 瑞士;CH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織造 搓繩機 搓捻非 織物 方法 | ||
在非織造工業,使用機器由短纖維生產非織造織物已經有100多年。這類機器包括多個羅拉,該羅拉設置有針布(clothing),并通過梳理分離纖維,以及在道夫上形成非織造織物。常規機器,也稱為“梳理機”,生產非織造織物,該非織造織物在于下游機器內進一步加強前,在行進方向與行進方向的橫向的變形阻力之比為10∶1。通過依據DIN64118的隨機羅拉和填料羅拉,該比可改進為4∶1。通過正如在申請DE2535544和DE3901313中以實例指出的氣流搓繩(air-laid)非織造織物,該比可改進為3∶1。
用于生產非織造織物的其它的舊的方法是使用具有交叉層(cross?layer)和可選地非織造部分的梳理機。通過至少一個輸送帶,優選為縱向取向的非織造織物(在行進方向)被供給至交叉層。通過輸送帶,該交叉層在放置帶上放置多層的非織造織物,所述放置帶與排出方向呈90℃角運行。隨后的非織造部分拉伸該非織造織物,使得實現約1∶1的強度。
該強度可通過本發明實現,但是,機械上的復雜度有明顯的減少。
機械上復雜度明顯的減小。根據本發明,通過去除交叉層的閃光運動,安裝速度快到接近10倍(10times?faster),并由于省去了形成非織造織物的層的邊,非織造織物更加均勻。
本發明的其它目的是改進強度比到1∶1,并使它可調節。依據本發明,通過非織造成型機來實現該目的,該成型機被定位成使它的主軸與輸送帶的行進方向的角度不同于常規的90°。
通過在有序的取向上放置非織造織物,例如,通過空氣的流動,因為沒有連續的非織造織物被放置,當纖維放置在放置帶上時,可保持其相應由開松(opening)釋放羅拉造成的取向。為了實現更好的橫向剛度比,至少兩個非織造搓繩機必須一起工作。通過雙層實現非織造織物的強度,所述雙層的主要纖維排列大致轉移90°。這導致在縱向和橫向上的高強度,與通過在織物上排列類似。常規的非織造機嘗試通過纖維(泡菜效果)的隨機取向實現優良的縱向/橫向比。然而,由于這些隨機取向,纖維強度沒有被最佳利用。
不在縱向方向或橫向方向排列的纖維僅僅對強度做了很小的貢獻。
通過調節非織造機相對于輸送帶的角度,可以在沒有較大改變的情況下,幾乎無限地設置強度比。
在同樣的裝置上,可以快速連續地生產具有達到大約同樣縱向/橫向強度的縱向取向的非織造織物或非織造織物。
為了實現優良的放置,當非織造機樞轉時,位于輸送帶下面的抽吸箱或者抽吸羅拉也是樞轉的,或者抽吸箱的開縫能被調節。
對所有調節位置都足夠大的開口會防止由不受控的空氣流導致的纖維精確放置。
通過兩幅圖描述本發明。圖1示出原有的系統。在循環輸送帶1上定位非織造成型機2,草示出帶有針布的羅拉。帶有針布的羅拉的軸向方向3與輸送帶1的行進方向形成約90°的角。非織造的變形阻力在行進方向FFL是行進方向的橫切向FFQ的約三倍大。多個機器一個跟著一個也可輸送到同樣的輸送系統,該系統也可包括多個帶或網帶。
通過網帶,用于纖維的抽吸裝置6位于網帶的供給和返回之間。
圖2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里的該類型的裝置。
在帶有針布的羅拉的軸向方向和輸送系統的行進方向之間,以非直角α放置非織造成型機。在通過具有鋼的針布或銷的滾筒開松纖維后,非織造機將纖維輸送到空氣流,所述空氣流將纖維放置在網帶或網式滾筒上,從而形成非織造織物。
輸送系統1,這里優選地是網帶形式的,沿輸送方向4運轉。抽吸箱6位于網帶的下方。纖維由非織造成型機2開松,并輸送到網帶。開松羅拉的軸3相對于輸送系統的輸送方向成角α。抽吸箱6的抽吸開口在其縱向軸線大致平行于非織造成型機的開松羅拉的軸。輸送系統1的長的輸送帶不是必須直接地接收纖維。纖維也可由短的抽吸帶或抽吸滾筒接收,非織造織物在所述抽吸帶或抽吸滾筒上形成,并且非織造織物接著從其傳遞到長的輸送帶上,所述輸送帶也接收來自多臺非織造機的非織造織物。
如果多臺非織造機輸送到輸送系統,為了實現1∶1的強度比,必須在相對于輸送系統的行進方向的相對角上布置機器。使用氣流搓繩非織造機,開松羅拉(也稱為釋放羅拉)的軸與第一機器相對于卸載帶的行進方向成約+65°,與第二機器相對于卸載帶的行進方向成約-65°。圖2中,以+α和-α識別這些角度。用于形成非織造織物的任何單獨的可選擇的較短的放置帶將處于大致同樣的角。如果非織造搓繩機和抽吸箱可相對于輸送帶呈角度地設置,就可以調節強度比。通過繞著樞轉點進行樞轉就可以實現這一點。以這個簡單的方法,可生產出可調節的強度比高達1∶1的非織造織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休伯特·赫格思,未經休伯特·赫格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8652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