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新型助劑體系的聚丙烯發泡材料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85652.0 | 申請日: | 2011-09-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086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張雯;林為;張華集;楊莉莉;王月香;林劍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L23/12 | 分類號: | C08L23/12;C08K13/02;C08K3/26;C08K3/34;C08K5/00;C08K5/3492;C08K5/39;C08K5/40;C08K5/3435;C08J9/04;B29B7/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新型 助劑 體系 聚丙烯 發泡 材料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設計一種聚合物的加工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基于新型助劑體系的聚丙烯發泡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10年來,我國PP樹脂產量年均增長率高達23.1%,2010年我國PP樹脂的生產能力達到650萬噸/年。然而,我國目前PP樹脂主要用于編織產品和農用薄膜等,PP樹脂行業面臨消費結構單一、需求不旺且產品檔次低的問題。而PP發泡材料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和高溫下制品的尺寸穩定性、較高的韌性以及較高的拉伸強度和抗沖擊強度、優異的微波適應性、良好的環境效應和易于回收等優點,產品的附加值極高。與傳統的聚苯乙烯(PS)、聚氨酯(PU)發泡材料相比,?PP發泡材料在汽車、建筑、食品、包裝和電器等領域將顯示出更大的優越性。
但是,由于PP是高結晶型線性聚合物,其軟化點與熔融溫度十分接近,當達到熔融溫度后,PP的熔體粘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急劇下降,過低的熔體強度無法保持發泡劑所分解出來的氣體,導致泡孔的破裂、塌陷或合并,致使發泡體的開孔率過高,無法滿足使用要求。
為了克服熔融狀態下PP因熔體強度過低而導致難以發泡成型這一技術瓶頸,通常采用下列3種方法:1)?共混改性;2)?直接采用高熔體強度聚丙烯(HMSPP)產品;3)?交聯改性。
美國專利(專利號:4940736)采用70~90份的低黏度等規PP和30~10份高黏度無規PP共混,進行擠出發泡成型,制得密度低于0.2?g/cm3的發泡材料。盡管共混法的生產設備和操作工藝簡單易行,但是在提高聚丙烯發泡性能的同時往往損失了發泡材料的機械性能。
HMSPP產品的性能優異,可直接用于發泡,但是HMSPP產品的制備需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工藝條件極難控制,目前國際上只有北歐化工、Montell、Chisso?America等少數幾家公司開發了HMSPP產品。由于這種PP材料成本極高,不利于工業化發展。
聚丙烯的交聯改性主要采用輻射交聯和化學交聯。Do-Hung?Han等在2006年《Polymer?Engineerig?&?Science》的“Manufacturing?and?foaming?of?high?melt?viscosity?of?polypropylene?by?using?electron?beam?radiation?technology”中表明,在多官能團單體存在的體系中利用電子輻射可使聚丙烯發生交聯,從而提高聚丙烯的熔體強度,改善聚丙烯的發泡性能。盡管輻射法有利于聚丙烯的發泡,但所需設備價格昂貴,常用于實驗室研究,工業化應用尚不成熟。相比而言,化學交聯法無需特殊設備,發泡過程簡單易行,因此,利用化學交聯對PP進行改性成為工業生產中的必然選擇。但是在化學交聯改性的過程中同時存在PP鏈的斷裂,甚至有時只斷裂不交聯,所以使用單純的交聯劑,對提高PP熔體強度的效果不甚理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種有效的助劑體系,克服聚丙烯在交聯發泡過程中易發生斷鏈的缺點,并采用一步法化學交聯模壓法制備一種聚丙烯發泡材料。
為實現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1)以聚丙烯重量份為100計,助劑體系組成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師范大學,未經福建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8565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輸液袋用膜內層的聚丙烯粒料
- 下一篇:蚊香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