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血管彈性及硬化程度的檢測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282192.6 | 申請日: | 2011-09-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081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06 |
| 發(fā)明(設計)人: | 魏清泉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魏清泉 |
| 主分類號: | A61B5/00 | 分類號: | A61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yè)知識產(chǎn)權(quán)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揮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血管 彈性 硬化 程度 檢測 方法 | ||
1.一種血管彈性及硬化程度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以下步驟:
一測量步驟,利用一感應器以接觸一皮膚表面的方式感應一血管壁的振動;
一取樣步驟,根據(jù)該血管壁的振動造成的一血管壁位移量取得一隨時間變化的脈動波形,并以其峰值定義為一最大位移點;
一微分步驟,將該脈動波形進行第一次微分而得一微分脈動波形,并取其峰值定義為一最大擴張速度點;
一二次微分步驟,將該微分脈動波形再進行微分而得一二次微分脈動波形;及
一估算步驟,以該二次微分脈動波形中相關于該最大位移點的一數(shù)值除以該脈動波形中的一血管壁最大位移量而估算出一血管彈性系數(shù)。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彈性及硬化程度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脈動波形、該微分脈動波形以及該二次微分脈動波形分別具有一時間軸以及一垂直該時間軸的量值軸。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彈性及硬化程度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該估算步驟中,以該最大擴張速度點對應至該脈動波形的相同時間位置而得一第一估測點,并以該第一估測點與該最大位移點對應該量值軸的數(shù)值差異定義為該血管壁最大位移量。
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彈性及硬化程度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該估算步驟中,以該最大擴張速度點對應至該二次微分脈動波形的相同時間而得一第二估測點;以該最大位移點對應至該二次微分脈動波形的相同時間而得一第三估測點,并以該第二估測點與該第三估測點對應該量值軸的數(shù)值差異定義為一最大彈力量。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彈性及硬化程度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該最大彈力量除以該血管壁最大位移量而估算出該血管彈性系數(shù)。
6.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彈性及硬化程度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測量步驟中以該感應器的一接觸件接觸該皮膚表面,并以該感應器中連接該接觸件的一彈性體作為緩沖,并供該接觸件隨血管壁的振動而位移。
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血管彈性及硬化程度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取樣步驟中,以該感應器中的一信號轉(zhuǎn)換器記錄該接觸件的位移而轉(zhuǎn)換為該脈動波形。
8.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彈性及硬化程度的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測量步驟中,該感應器是以接觸手腕上的動脈位置以感應該血管壁的振動。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魏清泉,未經(jīng)魏清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82192.6/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