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壓產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81922.0 | 申請日: | 2011-09-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308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陳至仁;趙光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1C11/4063 | 分類號: | G11C11/4063 |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創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純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壓 產生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較快反應時間的直流電壓產生器。
背景技術
在采用雙倍速內存(Double?Data?Rate,DDR)DDR4規格的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DRAM)中,數據接收器(DQreceiver)會使用內部直流電壓產生器所產生的直流電壓來判斷所接收到的信號是邏輯值“0”或“1”。請參考圖1,圖1為傳統直流電壓產生器100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傳統直流電壓產生器100包含有可控制分壓器110、穩壓器120以及兩個電容C1、C2,其中可控制分壓器110包含有功率放大器122、晶體管M1以及兩個電阻R3、R4。
在傳統直流電壓產生器100的操作上,傳統直流電壓產生器100的穩壓后電壓VREFD的電壓電平是由控制信號MRS所控制的,當控制信號MRS指示傳統直流電壓產生器100增加/降低輸出電壓VREFD時,輸出電壓VREFD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會到達所需的電壓電平,換句話說,反應時間會很慢。為了改善反應時間,一個解決方法是降低電容C1、C2的電容值,然而,這樣會造成傳統直流電壓產生器100在電源抑制比(Power?Supply?Rejection?Ratio,PSRR)以及穩定度上有較差的表現。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以改善反應時間且不會產生上述副作用,以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
依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電壓產生器包含有可控制分壓器、推升電路以及下拉電路,其中該可控制分壓器依據第一參考電壓、第二參考電壓以及控制信號以于該可控制分壓器的輸出端點產生輸出電壓,其中該第二參考電壓小于該第一參考電壓;該推升電路耦接于該可控制分壓器的該輸出端點以及該第一參考電壓,且選擇性地將該第一參考電壓連接至該可控制分壓器的該輸出端點;該下拉電路耦接于該可控制分壓器的該輸出端點以及該第二參考電壓,且選擇性地將該第二參考電壓連接至該可控制分壓器的該輸出端點。
于本發明的直流電壓產生器中,使用推升電路以及下拉電路以縮短直流電壓產生器的反應時間,因此,直流電壓產生器所輸出的電壓可以快速地到達所需的電壓電平,且不會有類似電源抑制比以及穩定度降低的副作用產生。
附圖說明
圖1為傳統直流電壓產生器的示意圖。
圖2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直流電壓產生器的示意圖。
圖3所示為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下拉電路與第二下拉電路的啟用時間的示意圖。
圖4所示為圖2所示的直流電壓產生器與圖1所示的傳統直流電壓產生器的穩壓后電壓的模擬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00、200????????????????直流電壓產生器
110、210????????????????可控制分壓器
220?????????????????????推升電路
230?????????????????????第一下拉電路
120、240????????????????穩壓器
122、242????????????????功率放大器
250?????????????????????第二下拉電路
R1??????????????????????可變電阻
R2~R7????????????????????????電阻
C1、C2????????????????????????電容
M1~M4????????????????????????晶體管
具體實施方式
在說明書及之前的權利要求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匯來指稱特定的元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一個元件。本說明書及之前的權利要求并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在通篇說明書及之前的權利要求當中所提及的「包含」為一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于」。此外,「耦接」一詞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裝置耦接于第二裝置,則代表該第一裝置可直接電連接于該第二裝置,或者通過其他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連接至該第二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819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能消除雨水和霧氣的汽車后視鏡
- 下一篇:提高受激布里奧散射的門限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