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甲基丙烯醛選擇加氫制備異丁醛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81310.1 | 申請日: | 2011-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516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15 |
| 發明(設計)人: | 寧春利;王劍;吳文娟;羅鴿;張春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華誼(集團)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47/02 | 分類號: | C07C47/02;C07C45/62 |
| 代理公司: | 上海開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費開逵 |
| 地址: | 200025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甲基 丙烯醛 選擇 加氫 制備 丁醛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甲基丙烯醛選擇加氫制備異丁醛的方法,具體涉及一種采用負載型Pd催化劑使甲基丙烯醛選擇加氫制備異丁醛的方法。
背景技術
異丁醛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可以用來生產異丁醇、新戊二醇、異丁酸、甲乙酮等化工產品,其中新戊二醇和異丁醇是最主要的兩種下游產品。異丁醇是良好的溶劑,也可用于石油添加劑、抗氧化劑、防凍劑、合成橡膠、人造麝香、果子精油和合成藥物等領域。從異丁醇出發,可以合成2,6-二叔丁基對甲酚以及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醋酸異丁酯、丁酸異丁酯、乳酸異丁酯、檸檬酸三異丁酯、癸二酸異丁酯、硬酯酸異丁酯等酯類衍生物,廣泛用于涂料、增塑劑、合成潤滑劑、液壓油等的生產中。新戊二醇是典型的新戊基結構二元醇,具有良好的化學反應性能,可快速參與酯化、縮合和氧化等多種化學反應,廣泛用于生產聚酯類樹脂、聚氨酯、粉末涂料及合成潤滑油等。
目前工業上異丁醛主要來源于丙烯羰基化合成丁、辛醇的副產物。但隨著丁辛醇生產工藝的改進,產物中丁醛的正異構比逐漸提高至10∶1甚至20∶1以上,導致異丁醛的來源受到限制,產量下降,無法滿足下游市場日益增大的需求,限制了下游產品的發展,因此亟需開發異丁醛新的合成途線。
目前,來自于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混合C4組分還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大部分作為液化石油氣的組分用作燃料,價值較低。而以混合C4組分中的異丁烯為原料生產甲基丙烯醛和甲基丙烯酸已實現了工業化,將甲基丙烯醛選擇加氫即C=C鍵加氫而保留C=O鍵,即可得到異丁醛;為異丁醛的生產提供了一條新的工藝路線,對于解決異丁醛的來源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由不飽和醛加氫制飽和醛已有專利報道,大多采用以Ni為活性組分的催化劑,但Ni催化劑的活性過高,易使不飽和醛完全加氫生成飽和醇,導致飽和醛的收率較低,一般不超過90%。而且,由裂解副反應產生的-CO與Ni反應生成羰基鎳,將導致Ni催化劑的失活,降低了催化劑的壽命。專利GB?1102796A采用硫化物使Ni催化劑部分中毒的方式,來提高飽和醛的選擇性。該催化劑用于不飽和醛如巴豆醛、丙烯醛、2-乙基己烯醛的加氫反應時,飽和醛的選擇性可提高至94%以上,但飽和醛的時空收率較低,不飽和醛體積空速0.15~0.2h-1,而且反應需在200℃以上的較高溫度下進行。專利GB1065628A采用助劑Cu、Co、Ni、Ag或Au修飾的Pd催化劑,在70~140℃較低的反應溫度下,不飽和醛轉化率99%,飽和醛選擇性90~96%,但飽和醛的時空收率也較低,不飽和醛體積空速0.12~0.15h-1,催化劑穩定性差,壽命低于400小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甲基丙烯醛選擇加氫制備異丁醛的方法,該方法采用以Pd作為活性組分的負載型Pd催化劑,反應條件溫和,催化劑活性高、選擇性好,具有良好的穩定性,有效地解決了現有工藝存在的多種問題,為合成異丁醛提供了一種新的有效途徑。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所述的甲基丙烯醛選擇加氫制備異丁醛的方法,采用負載型Pd催化劑進行甲基丙烯醛選擇加氫反應制備異丁醛,所述的選擇加氫反應可以為釜式反應或固定床反應。
上述制備方法中,所述的負載型Pd催化劑是指將Pd的可溶性鹽溶液(如硝酸鹽、硫酸鹽、鹵鹽、醋酸鹽等)和相應的載體經浸漬法制備得催化劑前軀體,然后經50~200℃溫度干燥和300~600℃溫度焙燒后,用氫氣或氫氮混合氣體在壓力0.2~10.0MPa、氫氣空速200~3000h-1、還原溫度180~450℃的條件下還原4~48小時,即制得所述負載型Pd催化劑。
其中,所述催化劑中Pd的含量為0.1wt%~5wt%,優選0.2wt%~2wt%。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華誼(集團)公司,未經上海華誼(集團)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8131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