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慢性腸炎的中藥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280200.3 | 申請日: | 2011-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097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萬燕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萬燕麗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8 | 分類號: | A61K36/9068;A61P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44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慢性 腸炎 中藥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腸炎的中藥。
(二)背景技術
慢性腸炎是腸炎中的一種,包括慢性潰瘍性腸炎、克隆氏病等,世界各國都有,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其病因至今不明。雖有多種學說:如感染因素,精神因素,酶的因素,遺傳因素,免疫因素,保護物質缺乏因素等學說,但目前的醫(yī)學科學發(fā)展還沒有做出肯定的結論。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發(fā)達國家的發(fā)病率遠遠高于發(fā)展中國家,城市發(fā)病率高于農(nóng)村,發(fā)達地區(qū)的發(fā)病率高于相對落后的地區(qū)。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慢性腸炎起病大多緩慢,開始腹瀉、腹痛,并逐漸加重,出現(xiàn)血便和膿血便,同時伴有發(fā)熱、乏力、消瘦等,也有急性起病,嚴重者有高熱、多汗、進行性消瘦,暴發(fā)者可直接威脅生命,病員有體重減輕、面色蒼白,還可伴發(fā)肛周炎癥或背椎炎等,纖維結腸檢查可見粘膜充血,水腫,潰瘍和假息肉形成。病員遷延不愈,病程長者可達數(shù)10年,另有3%左右發(fā)生癌變。目前,國內外治療慢性腸炎的方法較多,如西藥治療法,常用藥有土霉素、阿托品、黃連素、呋喃唑酮等;如中藥治療法,常用藥有藿香正氣水、葛根芩連湯等。但是,在治愈率、治療手段、治療費用等方面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三)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為了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制備簡單、療效顯著的治療慢性腸炎的中藥。
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治療慢性腸炎的中藥,其特殊之處在于: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組成:
薏苡仁10-30份、蓮子6-15份、山藥15-30份
大棗9-15份、芡實15-30份、生姜3-10份
金銀花10-20份、當歸6-12份、柴胡3-10份
黃芪10-15份、黨參6-15份、肉桂2-5份
桔梗3-10份、黃連1.5-3份、黃柏3-9份
肉豆蔻1.5-3份、蒼術3-9份、升麻3-6份。
其優(yōu)選的各活性成分的重量配比為:
薏苡仁20份、蓮子10份、山藥22份
大棗12份、芡實22份、生姜6份
金銀花15份、當歸9份、柴胡6份
黃芪12份、黨參10份、肉桂3份
桔梗6份、黃連2份、黃柏6份
肉豆蔻2份、蒼術6份、升麻4份。
配制及服用方法:
先將上述原料藥用水浸泡2小時,水煮30分鐘,倒出藥液;再加水煮30分鐘,倒出藥液;將兩遍藥液混合,涼透,分別于早飯前半小時,晚飯后兩小時服用,每次服用100毫升。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各活性成分的藥用性能如下所示:
薏苡仁:利濕健脾,舒筋除痹,清熱排膿。主治水腫,腳氣,小便淋瀝,濕溫病,泄瀉,帶下,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肺癰,腸癰,扁平疣;
蓮子:補脾止瀉,益腎固精。主治脾虛久瀉、久痢,腎虛遺精、滑泄、小便不禁,婦人崩漏帶下,心神不寧,驚悸,不眠;
山藥:補脾,養(yǎng)肺,固腎,益精。主治脾虛泄瀉,食少浮腫,肺虛咳喘,消渴,遺精,帶下,腎虛尿頻。外用治癰腫,瘰疬;
大棗:補脾胃,益氣血,安心神,調營衛(wèi),和藥性。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心悸失眠,婦人臟躁,營衛(wèi)不和;
芡實:固腎澀精,補脾止瀉。主治遺精,白濁,帶下,小便不禁,大便泄瀉;
生姜:散寒解表,降逆止嘔,化痰止咳,解諸毒。主治風寒感冒,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嘔吐,反胃,痰飲咳喘,泄瀉,魚蟹、菌蕈等食物中毒;
金銀花:清熱解毒。主治外感風熱或溫病發(fā)熱,中暑,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痹,多種感染性疾病;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jīng)止痛,潤燥滑腸。主治血虛諸癥,月經(jīng)不調,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
柴胡:解表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主治外感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脅痛乳脹,頭痛頭眩,月經(jīng)不調,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
黃芪:益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生肌。主治一切氣虛血虧之證,如脾虛泄瀉,肺虛咳嗽,脫肛,子宮下垂,自汗,盜汗,水腫,血痹,癰疽難潰或久潰不斂;
黨參:健脾補肺,益氣生津。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虛咳喘,氣短自汗,氣血兩虧諸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萬燕麗,未經(jīng)萬燕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8020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