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獨立的空中停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80029.6 | 申請日: | 2011-09-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253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25 |
| 發明(設計)人: | 曾慶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曾慶義 |
| 主分類號: | E04H6/06 | 分類號: | E04H6/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獨立 空中 停車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停車裝置,尤其是一種與地面停車位不發生沖突的獨立的空中停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汽車的擁有量逐漸上升,導致停車難的問題日益突出。
自然的停車方式是利用地面或地下車庫的樓板地面劃分停車位,由駕駛員駕駛車輛駛入停車位實現停車。其優點是自然方便,不需要其他輔助裝置,但這種方式有三個缺點,第一是由于車輛行駛進入停車位需要轉彎半徑和回轉空間,停車位和行車通道必須有較大的空間,占地較大,否則車輛無法駛入;第二是停車位兩側必須有超過車身寬度的足夠的富余空間,以便停車后車門能充分打開,否則即使車輛停進了停車位駕駛員也不能出來;第三是不能利用場地的上空停車,空間利用率低。為了提高空間利用率,出現了一些立體式機械停車裝置。這些機械停車裝置利用地面停車位和上空設置載車板聯動,載車板與地面停車位形成一個有牽連的整體,通過載車板和停車位在這個體系內移動和升降完成停車位的空間騰挪,從而實現車輛的停放和進出,例如,車輛停入時,先將上層載車板下降到地面停車位,車輛駛入該載車板,然后載車板上升到空中停車位實現空中停車,同時騰出地面停車位的位置供下一車輛駛入停放。這些機械停車裝置雖然提高了空間的利用效率,但也存在突出的缺點:它與自然停車方式相同,也需要駕駛員將車輛駛入停車位實現停車,因此同樣有上述自然停車方式的缺點,且目前所有立體停車裝置的載車板都是在停車位中移動、轉運,空中停車位與地面停車位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彼此不能獨立運行,在使用和管理上不方便,限制了其實用性。
申請人為解決上述問題,于2011年4月26日申請了一種獨立可移動的停車裝置,該裝置有效解決了空中停車位與地面停車位相互影響、彼此不能獨立運行的問題,但操作時需要將整個裝置從停車位處騰挪移位,移動時相對比較笨重,使用時相對較為麻煩。
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車輛日益增多,開發各種新型、簡易,可節省空間,能根據不同的環境因地制宜的靈活停車方式勢在必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自然停車方式空間利用率低下,現有機械停車裝置使用不方便,實用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便、造價低廉、停車靈活、使用方便、實用性廣的獨立的空中停車裝置。
本發明提供的獨立的空中停車裝置包括:
固定于地面或懸設的至少一立柱,設于停車位或行車通道上,或設于停車位旁邊,或設于停車位與行車通道之間;
可承載車輛且可作上下升降和水平移動的第一承載構件;
可帶動所述第一承載構件一起沿所述立柱上下升降并可作為所述第一承載構件的支承載體、使所述第一承載構件沿其在停車位和行車通道之間水平移動的升降構件;
驅動所述升降構件沿所述立柱上下升降的升降機構;以及
驅動所述第一承載構件沿所述升降構件做水平移動的第一移動機構。
所述升降構件至少包括一用于支承所述第一承載構件、且可沿所述立柱上下升降的水平梁。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載構件上還設有一用于承載車輛且可轉動的車臺板,以及驅動所述車臺板轉動的轉動機構。
進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承載構件上,還設有一用于支承所述車臺板并可在所述第一承載構件上移動的第二承載構件。
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載構件上還設有可驅動所述第二承載構件移動的第二移動機構。
具體地,所述升降機構為液壓油缸與活塞桿的配合機構,或為螺桿與螺母的配合機構,或為鋼絲繩與卷揚機的配合機構,或為鏈條與鏈輪配合機構。
具體地,所述第一移動機構或第二移動機構為液壓油缸與活塞桿的配合機構,或螺桿與螺母的配合機構,或為齒輪與齒條的配合機構。
具體地,所述轉動機構為液壓油缸與活塞桿的配合機構,或螺桿與螺母的配合機構,或蝸輪與蝸桿的配合機構,或為齒輪傳動機構。
具體地,所述升降構件至少包括一用于支承所述第一承載構件、且可沿所述立柱上下升降的水平梁,所述第一承載構件通過所述第一移動機構與所述水平梁配合水平移動并通過所述升降機構與所述立柱配合上下升降;所述第二承載構件通過所述第二移動機構滑動設于所述第一承載構件上,所述車臺板設于該第二承載構件上。
在所述第二承載構件上設有轉動機構,所述車臺板設于所述轉動機構的轉盤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曾慶義,未經曾慶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8002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