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晶氧化鋁耐磨陶瓷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79618.2 | 申請日: | 2011-09-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323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2 |
| 發明(設計)人: | 馬松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宜興市九榮特種陶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35/66 | 分類號: | C04B35/66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422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氧化鋁 耐磨 陶瓷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耐火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晶氧化鋁耐磨陶瓷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對陶瓷提出了新的挑戰。盡管陶瓷中的玻璃相使其變得堅硬致密,然而也正是它妨礙了陶瓷強度的進一步提高;同時,玻璃相也是陶瓷絕緣性能,特別是高頻絕緣性能差的根源。
先進陶瓷材料是以精制高純人工合成的無機化合物為原料,采用精密控制的工藝,經燒結而制得的陶瓷材料,以其具有的高強度、高硬度、耐磨損、耐腐蝕、耐高溫及聲、光、電、磁等優異性能而區別于傳統陶瓷(日用陶瓷、建筑衛生陶瓷等),亦稱為高技術陶瓷、精細陶瓷、精密陶瓷、現代技術陶瓷、工業陶瓷、特種陶瓷等。無論從材料本身性能或材料所采用的制備技術來看,先進陶瓷材料已成為陶瓷科學和材料與工程科學領域里非常活躍、極富挑戰性的前沿研究學科,微晶氧化鋁陶瓷也是先進陶瓷材料中異軍突起的重要陶瓷材料之一。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新型的微晶氧化鋁陶瓷,一直是人們研究的課題。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微晶氧化鋁耐磨陶瓷。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微晶氧化鋁耐磨陶瓷的制備方法。
技術方案:為了達到發明目的,本發明具體是這樣來實現的:一種微晶氧化鋁耐磨陶瓷,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數的組分:97.5~99.7%的氧化鋁粉、0.3~1.0%的氧化鎂粉、0~1.0%的粘結劑和0~0.5%的分散劑。
其中,所述氧化鋁粉為0.2~1μm微晶氧化鋁粉。
其中,所述氧化鎂為0.5~0μm的高純輕質氧化鎂。
其中,所述粘結劑為聚乙烯醇或蠟乳液。
其中,所述分散劑為聚甲基苯烯酸氨或聚丙烯酸氨。
制備上述微晶氧化鋁耐磨陶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配方量取各原料混合,加入混合物質量60~100%的純凈水球磨12~20小時,制成漿料;
(2)將所得漿料經噴霧造粒塔造粒成顆粒均勻的球形顆粒;
(3)將球形顆粒放入等靜壓模具經120~170Mpa/m2的壓力保壓1~3分鐘后得到所需要的胚體;
(4)將所得的胚體放入高溫梭式窯,在1400~1600℃燒成2~4小時。
有益效果:本發明與傳統技術相比,具有高強度、高硬度、耐磨、耐腐蝕等特性,氧化鋁含量高,可達到99%以上,燒結溫度低,密度可達到3.99g/cm3,洛氏硬度HRA為93.4,抗彎強度246Mpa,磨損率0.48g/kg·h,廣泛用于建筑衛生陶瓷、工業陶瓷、電子陶瓷、高檔耐火材料、特種水泥、搪瓷、非金屬礦產品深加工、化工及醫藥、涂料等行業;同時制備方法簡單,不會造成工業污染。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取97.5%的氧化鋁粉(單位為重量百分數,下同)、1.0%的氧化鎂粉、1.0%的聚乙烯醇和0.5%的聚甲基苯烯酸氨混合;加入混合物質總質量60%的純凈水球磨12小時,制成漿料;將上述漿料經噴霧造粒塔造粒,后將顆粒放入等靜壓模具經120Mpa/m2的壓力保壓3分鐘后得到胚體;將所得的胚體放入高溫梭式窯,在1400℃燒成4小時,即得。
實施例2:
取98%的氧化鋁粉(單位為重量百分數,下同)、0.9%的氧化鎂粉、0.9%的蠟乳液和0.2%的聚丙烯酸氨混合;加入混合物質總質量70%的純凈水球磨13小時,制成漿料;將上述漿料經噴霧造粒塔造粒,后將顆粒放入等靜壓模具經130Mpa/m2的壓力保壓2.5分鐘后得到胚體;將所得的胚體放入高溫梭式窯,在1450℃燒成3.5小時,即得。
實施例3:
取98.6%的氧化鋁粉(單位為重量百分數,下同)、0.7%的氧化鎂粉和0.7%的聚乙烯醇混合;加入混合物質總質量80%的純凈水球磨15小時,制成漿料;將上述漿料經噴霧造粒塔造粒,后將顆粒放入等靜壓模具經140Mpa/m2的壓力保壓2分鐘后得到胚體;將所得的胚體放入高溫梭式窯,在1500℃燒成3小時,即得。
實施例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宜興市九榮特種陶瓷有限公司,未經宜興市九榮特種陶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7961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樂果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種可調內孔吊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