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燃料箱用油量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74639.5 | 申請日: | 2011-09-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016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04 |
| 發明(設計)人: | 林宗根;金永昌;孫寅碩;申奎*;金俊燮;全文植 | 申請(專利權)人: | 韓國自動車部品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1F23/36 | 分類號: | G01F2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艷君;李洋 |
| 地址: | 韓國忠***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燃料箱 用油量 檢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檢測車輛所具備的燃料箱中殘存的燃料的量的燃料箱用油量檢測裝置(apparatus?for?sensing?fuel?level?in?fuel?tank)。
背景技術
一般情況下,車輛中具備能夠容納驅動發動機所需的燃料的燃料箱,在容納液相的燃料的燃料箱內具備為了將燃料的殘存量告知駕駛員而檢測燃料的殘存量的油量檢測裝置。
這種燃料箱用油量檢測裝置分為機械式油量檢測裝置和電子式油量檢測裝置。
機械式油量檢測裝置為,根據液相燃料上浮著的浮標的高度變化來使電阻值發生變化的方式,其因價格低廉而廣泛使用。
電子式油量檢測裝置為不存在額外的浮標而直接檢測液相燃料高度的方式。
圖1為表示現有的機械式油量檢測裝置的圖。
現有的機械式油量檢測裝置具有如圖1所示的外殼1.
另外,具有電阻基板2,該電阻基板2在規定的角度范圍內以輻射形狀形成在上述外殼1的內部。
另外,具有臂3,該臂3的一側固定有浮標7,另一側可轉動地支承于上述外殼1。
另外,具有電位計游標(wiper)4,該電位計游標4固定于上述臂3,與臂3一體轉動并與上述電阻基板2接觸。
上述外殼1及位于其內部的電阻基板2固定在燃料箱內部,臂3及電位計游標4隨著浮標7根據燃料的量而向上或向下移動而一同轉動。
因此,上述電位計游標4的接點突起4a以接觸電阻基板2的輻射電路2a的狀態在規定的角度范圍內轉動而與電阻基板2的各個不同位置接觸。
由此,電阻基板2根據燃料的殘存量而可變地顯示電阻值,據此能夠在車輛的儀表盤上表示燃料殘存量。
如圖2所示,燃料檢測裝置一般設置于燃料泵模塊5且位于燃料箱內部。
但是,現有的燃料箱用油量檢測裝置,相互接觸而表示分別不同的電阻值的電阻基板與電位計游標的接點部位,由于總是暴露在燃料或空氣中,因此不僅快速腐蝕,還會產生電阻基板與電位計游標相互之間的持續接觸所致的磨損,從而發生耐久性降低的問題。
這種問題會導致無法正確檢測燃料殘存量的狀況產生。
最近,生物燃料等被開發而使用,然而在使用這種燃料時存在上述的腐蝕及磨損會更快地發生的問題。
作為用于解決這種問題的油量檢測裝置,有本發明的申請人取得專利權的第0712605號韓國專利“車輛燃料箱的液位檢測裝置”
上述技術通過如下方式防止電阻基板與電位計游標的摩擦所致的磨損現象,即,在電阻基板和電位計游標所處的空間內注入可潤滑及防銹的液體(以下稱之為“填充液”)之后進行密封,使得電阻基板和電位計游標不能與燃料箱內的燃料接觸。
但是,上述現有技術中,會發生填充著填充液的空間無法達到完全密封的狀態的狀況,成為無法達到密封狀態的原因的縫隙,多數情況下形成在填充液可流出的位置(下部位置),從而發生填充液流出,由此存在喪失填充液原本的功能的問題。
雖有如上所述的問題,但確認密封狀態本身具有難度,因此實際上時常發生不良品交付的情形,只能承擔不良品交付所致的經濟損失。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的使用填充液的油量檢測裝置,因填充液的低溫特性而在零下30℃左右的低溫條件下還可能發生無法順暢地檢測殘存油量的問題。(參照圖5)
另外,具有浮標的現有的燃料箱用油量檢測裝置,無論殘存油量處于基準值以上還是以下,臂的旋轉只能在設定的范圍內進行。
這是由于與軸連接的電位計游標旋轉到設定范圍之外時,會發生故障的緣故。
尤其,當臂旋轉到浮標接觸燃料箱的底面的程度時,不僅發生無法順暢地檢測殘存油量的故障,還會發生車輛行駛時浮標與燃料箱的底面碰撞而產生噪音的問題。
現有技術中,使臂只能在設定的范圍內旋轉,即如圖3所示,通過固定在臂3而一同旋轉的電位計游標固定體6與形成用于填充填充液的空間的外殼1接觸,使得臂3無法旋轉到規定的角度以上。
即,電位計游標固定體6接觸到外殼1的第一旋轉防止部1a或第2旋轉防止部1b時,使臂3無法進一步旋轉,其結果臂只能在第一旋轉防止部1a和第2旋轉防止部1b之間的空間所具有的范圍內旋轉。
但是,上述電位計游標固定體6和上述外殼1由于通過注塑成型而制造,所以發生電位計游標固定體與外殼的大小上的偏差,由此時常發生臂3過度旋轉的情形。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韓國自動車部品株式會社,未經韓國自動車部品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7463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