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混流式風機大變槳動調技術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74338.2 | 申請日: | 2011-09-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928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28 |
| 發明(設計)人: | 姚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姚剛 |
| 主分類號: | F04D29/26 | 分類號: | F04D29/2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16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流式 風機 大變槳動調 技術 | ||
技術領域
混流式風機大變槳動調技術,屬流體機械領域,用以提高效率,擴大工況的廣適性,創建一種新的混流式風機大變槳動調方法。
本文所謂的“大變槳動調”,系指機器不停機、不換向時,實現對葉片安放角βz=(+10°∽-65°)的動調,(見附圖1),實現主機出力的大小和方向的遠程連續可調,并由此引起一系列寶貴的性能變化和功能拓展。
背景技術
風機廣泛應用于鍋爐、工民用類建筑物通風換氣或采暖通風,工業爐(化鐵爐、鍛工爐、冶金爐等)通風、礦井通風、煤粉通風等。
目前,各種風機基本上都已系列化,風機正向高效、低噪、調節自動化、大型化方向發展。
在我國,風機用電約占全國發電量的10%左右;而我國目前正在使用的風機普遍效率低下,尤其是裝置效率低下,故有“電老虎”之稱。風機節能在國民經濟諸多部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而現實中,要求風機不僅要有優良的氣動特性,還要有優良的工況廣適性,例如煤礦井下采掘面通風,安全規程規定,每10分鐘必須反風40%;還例如,電廠鍋爐通風,不僅要求風量大,而且風量調節量也要求大。而目前,風量的大小和方向的調節方法,有出入口節流調節,變速調節,靜葉可調,動葉可調(即動調葉片的安放角),在上述幾種調節方法中,動葉可調是最好的,是風機調節的主流技術。
調節范圍大(≥65°)的動葉可調技術,對于節能和工況廣適應極為重要,以至該技術和風機氣動特性兩項指標,成為一個國家大型風機發展水平的標志性指標。
動葉可調技術,在軸流風機中多有應用,并收到了很好的節能、反風等變工況的效果。但目前這一技術,只為國外幾家著名廠家所掌握,國內少數廠家僅能靠引進。更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國外40年末開始研究并采用的軸流風機動葉可調技術,只是混流風機動葉可調技術的一個最簡單的特例,即附圖1中Ψx=90°的一種特例。
混流風機大變槳動調技術,使混流式風機的優勢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如啟動特性好,小流量區性能穩定,噪音小,高效區寬,流量/壓力調節范圍大等。但是,由于混流大動調技術遠比軸流式復雜,幾十年來,風機先進制造國,在追求這一技術的過程中,經歷了漫長的道路,如采用拔叉式、十字接軸式、杠桿式、雙桿端球軸承式等方法,雖有所建樹,但分別具有或同時具有調節量小,或機構極為復雜,或潤滑方式不好(油浴潤滑)等不足,都未能攀援到理想境地。至今,混流大動調技術還有待更高層次的開發。
附圖2是風機動調技術發展方向的概括表示。
發明內容
本文所述技術的工作原理:(見附圖3):
1、件1操作桿(同心地置于風機軸內)軸線與件6葉片軸線在同一平面內斜交,交角Ψx=30°-45°,件1操作桿與件2操作架固聯,能在平面P內左右運動;件6葉片為帶懸臂的簡支梁,葉片軸尾部兩支承分別位于葉輪體內、外殼上,件6葉片與件5拐臂以鍵相聯,它能繞自身軸線轉動;件4上球鉸與件5拐臂銷聯,能在平面M內運動;件3下球鉸與件2操作架銷聯,能在平面P內運動,件4內球殼上開有槽,這個槽是上、下球鉸相對運動時,為避讓下球鉸的桿部所開。
件3下球鉸在P平面內既有平動,又有轉動;件4上球鉸在M平面內既有平動,又有轉動。
當操作桿和操作架向右運動一段距離,下球鉸的銷部同步右移該距離,因下球鉸長度可知,則球心位置可定,此位置也是上球鉸球心位置;由于上球鉸長度已知,拐臂繞葉片軸線轉動的半徑已知,則拐臂旋轉角度可求,則葉片的軸逆時針轉動與拐臂相同的角度,即是說,件1操作桿的向右運動,轉變為件6葉片的逆時針轉動。轉動角度可以按要求設置,如βz=+10°。
當件1操作桿和件2操作架向左運動時,依照前述,可得知件1操作桿的向左運動,轉變為件6葉片的順時針轉動。同理,轉動角度可以按要求設置,如βz=-65°。
上述運動過程中,主動件1操作桿的每一個確定位置,件6葉片及中間各件有,且只有一個確定的位置與之對應,即滿足本發明的運動可能和運動唯一的要求。
當件1操作桿不動,件6葉片即使有轉動趨勢,整個桿系亦是穩定的。
2、調節器置于風機軸上,從而將調節力設置為系統內力,對調節機構外不顯示力的作用。在滿足角度調節速率0.5°/s的要求下,操作桿的線速度僅為毫米/s級,其功率很小,故對于調節力的動力源,僅需一微型伺服電機。
3、雙級葉片也能實現同步大變槳動調。
附圖說明
圖1為混流風機調節機構結構簡圖;圖2是風機動調技術發展方向圖;圖3是調節機構原理圖。
具體實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姚剛,未經姚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7433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全旋轉和平移的無舵增速船舶
- 下一篇:一種橡膠仿真皮大底的制作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