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井下角度測算儀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73890.X | 申請日: | 2011-09-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748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14 |
| 發明(設計)人: | 袁中幫;王立功;王德帝;單景新;胡榮杰;張陸彪;蔣亮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恒源煤電股份有限公司劉橋第一煤礦 |
| 主分類號: | G01C9/12 | 分類號: | G01C9/12;G01C1/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王偉 |
| 地址: | 235169***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井下 角度 測算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角度測量儀器。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煤礦井下施工設計對角度的量測和利用非常頻繁,如何在井下快速準確的量測各類角度,并計算角度的有關函數值已成為影響井下快速確定施工設計方案的眾多因素之一。
目前井下量測角度的工具有:礦用坡度規、地質羅盤儀等工具。坡度規和地質羅盤儀僅局限于收集角度數據而不能進行簡單的角度函數值的計算。在井下現場工程技術人員不可能記憶所有角度的函數值;同時,電子計算器因不防爆不能帶入井下使用。如:某掘進煤巷前方遇到落差5米的斷層,需要按15度上山施工,預計多少米能揭露全煤?某掘進巷道現場量測3°穿層施工,100米穿層高度是多少?這一系列的問題在井下就很難相對準確的計算出來。
目前多數情況是在井下收集好角度資料,帶到地面計算好后,再定施工方案,工作的效率明顯不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既能夠直接測量出角度數據又能夠在及時準確的讀出與角度函數值有關數據的井下角度測算儀。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方案:
井下角度測算儀,其結構特點在于測算儀包含一個正方形尺面,在正方形尺面上以其中一個直角為圓心點,以正方形邊長為半徑,設置一個角度區間在0°到90°角度刻盤,與角度刻盤圓心點活動連接一個靠自身重力能自由下垂的指針,與所述角度刻盤圓心點相對的正方形尺面兩邊分別設為豎直長度刻盤和水平長度刻盤;所述豎直長度刻盤和水平長度刻盤的刻度線將其邊長等分為100等分,然后標有數值區間在0.1-10的刻度值,其刻度值的最大值位于豎直刻度盤與水平刻度盤的交點處。
本發明結構特點還在于,
所述豎直長度刻盤和水平長度刻盤上,分別設置與尺邊平行的水準儀。
所述指針為一根掛墜陀的線繩,所述線繩長度是所述正方形邊長的倍以上。
所述角度刻盤、豎直長度刻盤和水平長度刻盤的均為凹于尺面的刻度線。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益效果體現在:
1、本發明將坡度儀和直尺進行了有效的結合,利用三角函數計算公式,將角度的函數值直觀的呈現在使用者的眼前,在井下的施工現場及時準確的計算出與角度函數值有關數據;無需考慮失爆問題;打破了等待工程技術人員升井后才能得知設計參數和方案的局面。
2、本發明具有輕便、簡單、集角度測量和函數值計算的功能于一身的優點;為現場施工設計帶來便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極具推廣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使用狀態一圖。
圖3是實施例使用狀態二圖。
圖4是本實施例使用狀態三圖。
圖5是本實施例使用狀態四圖。
圖中標號:1角度刻度盤、2角度刻盤圓心點、3指針、4豎直長度刻度盤、5水平長度刻度盤、6水準儀、7待測量物。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測算儀包含一個正方形尺面,在正方形尺面上以其中一個直角為圓心,以正方形邊長為半徑,設置一個角度刻盤1,與角度刻盤圓心點2活動連接一個可以靠自身重力自由下垂的指針3,與角度刻盤圓心點相對的正方形尺面兩邊設置豎直長度刻盤4和水平長度刻盤5;豎直長度刻盤4和水平長度刻盤5的刻度線將其邊長等分為100等分,其刻度值數值區間為0.1-10,其刻度值的最大值位于豎直刻度盤4與水平刻度盤5的交點處,在豎直長度刻盤4和水平長度刻盤5上,分別設置與尺邊平行的水準儀。測算儀的角度精確度設置為0.1°,函數值的精度為0.1;完全滿足煤礦生產的實際需求。
具體實施中,指針3由一根掛墜陀的線繩代替,為了便于測量,線繩長度應大于正方形邊長的倍。為了配合指針線繩的使用,可以進一步將角度刻盤1、豎直長度刻盤4和水平長度刻盤5的的刻度線設置為為凹于尺面的結構以便測量時指針線繩壓在刻度上,角度測量儀在讀取了角度值之后,通過水準儀中的氣泡居中(即豎直長度刻盤或水平長度刻盤處于水平狀態),實現自由下垂的指針與豎直長度刻盤或水平長度刻盤垂直,從而準確讀出該角度對應的正弦、余弦值。
以下通過幾個例子來進一步說明上述測量儀。
例1、求坡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恒源煤電股份有限公司劉橋第一煤礦,未經安徽恒源煤電股份有限公司劉橋第一煤礦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7389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