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測定稻米流變糊化特性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72977.5 | 申請日: | 2011-09-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355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2 |
| 發明(設計)人: | 胡培松;唐紹清;謝黎虹;陳能;羅炬;焦桂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稻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11/00 | 分類號: | G01N11/00;G01N1/44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師事務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華;陳麗霞 |
| 地址: | 310006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測定 稻米 流變 特性 方法 | ||
1.一種測定稻米流變糊化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稻米粉的前處理,采用碾精率85%-95%的精米磨成過0.42mm或0.59mm細度篩的米粉;
步驟2:米粉吸水處理,保持米粉吸水率為60%-65%;
步驟3:加熱測定黏度值,在以14%為水分基準基礎上,稱樣量,加入樣品槽,之后進行加熱測定黏度值,加熱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恒溫階段:30℃恒溫8-12分鐘;
第二階段,升溫階段:以4℃/分的速度上升到90-94℃,并在90-94℃保持7-10分鐘;
第三階段,降溫階段:以4℃/分的速度降溫到50-42℃,并在50-42℃保持10分鐘;
得到五個黏度值C1、C2、C3、C4、C5,分別如下:
最初黏度C1:米團在第一階段揉混過程中達到的最大黏度;
弱化黏度C2,工作至第18分鐘,升溫至米粉開始糊化前達到的黏度;
峰值黏度C3:米粉糊化達到的最大黏度;
熱漿黏度C4:淀粉粒崩解破裂而形成的低值黏度;
最終黏度C5:降溫階段結束形成的黏度;
步驟4:根據C1-C5黏度值,可以獲得秈稻、粳稻或糯稻的直鏈淀粉和蛋白質含量的預測值;也可以獲得蒸谷米的糊化程度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測定稻米流變糊化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3:加熱測定黏度值,加熱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恒溫階段:30℃恒溫8分鐘;
第二階段、升溫階段:以4℃/分的速度上升到90℃,并在90℃保持7分鐘;
第三階段、降溫階段:以4℃/分的速度降溫到50℃,并在50℃保持10分鐘。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測定稻米流變糊化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3:測定黏度值,加熱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恒溫階段:30℃恒溫12分鐘;
第二階段、升溫階段:以4℃/分的速度上升到94℃,并在94℃保持10分鐘;
第三階段、降溫階段:以4℃/分的速度降溫到42℃,并在42℃保持10分鐘。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測定稻米流變糊化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的稱樣量中,稱米粉和水樣品總重量為80-90g的稱樣量。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測定稻米流變糊化特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選擇谷物測評儀,設置谷物測評儀參數,扭矩臂的轉速為100-140?rp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稻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稻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72977.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