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小型水景濕地系統及其構建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72004.1 | 申請日: | 2011-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513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15 |
| 發明(設計)人: | 陳雪初;何圣兵;安陽;巫娟;孔海南;王鑫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葉敏華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小型 水景 濕地 系統 及其 構建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園林景觀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別墅區、生活小區、賓館、大會堂等各類社會活動場所生態景觀營造的小型水景濕地系統。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將水生植物培植結構、水質生態凈化多級結構、水池池體等關鍵要素預制為功能模塊,使用時快速組合,從而形成的小型水景濕地系統。
背景技術
近年來,小型水景在生活小區、別墅區、賓館、大會堂等各類社會活動場所得到廣泛應用。小型水景大都在10-50平方米左右,主要由景觀水池、水泵、噴泉、濕生植物、觀賞魚類等元素組合構成,可在室內、庭園或廣場中營造出綠色自然、精致生動的親水景觀。
現有的小型水景設計多以實現景觀功能為主要目標,極少考慮水體水質保持和生態系統平衡,所構建的水景系統往往缺乏水質凈化效能,常常出現水質惡化的現象,導致觀賞魚類病變死亡,濕生植物生長不良,蚊蠅孽生等問題,這使得許多水景運行很短時間就被迫停用廢棄。因此,如何在滿足景觀功能需求的基礎上,維持小型水景水體的水質安定與水生態健康,并確保水生生物長期穩定存活是有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另一方面,傳統的小型水景的營建大多采用工程施工的方式,如采用混凝土澆筑水池,鋪設培植土種植水生植物等,對于普通民眾而言施工過程較為復雜,工程量較大,必須依賴專業施工隊才能實現。若能將小型水景的水生植物培育結構、水質生態凈化多級結構、水池池體等預先制成可相互通用、快速連接的功能模塊,則將大大便利于小型水景在普通家庭內的推廣和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由功能模塊快速拼接形成,既能滿足景觀功能需求,又具備水質自我修復能力,可保證水生生物長期穩定存活的水景系統及其構建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小型水景濕地系統,包括水池池體模塊、景觀植物模塊、生態沉淀模塊、生態除氨模塊及生態除藻脫硝模塊,所述的水池池體模塊根據水景的總水量要求拼搭成景觀水池,所述的生態沉淀模塊、生態除氨模塊、生態除藻脫硝模塊順序串聯排布于景觀水池中,并于景觀水池局部妝點景觀植物模塊,并利用水下管道、水泵等促使水體形成內循環流動,不斷流經各水質凈化模塊得到凈化更新。
所述的水池池體模塊為PVC或PP塑料材質,形狀為方形、盆狀、或其他規則、不規則的敞口、平底的立體結構,在模具中注塑成型,形成的水池池體面積為2m2以上,深度為30-50cm。
所述的水池池體模塊可以由側面部分及底面部分焊接成型。
所述的景觀植物模塊包括景觀植物和培育結構,景觀植物主要為具有觀賞性的草本陸生植物、挺水植物及浮葉植物,所述的草本陸生植物包括彩葉草或羽衣甘藍,所述的挺水植物包括鳶尾或海壽花,所述的浮葉植物包括睡蓮或紅掌;所述的培育結構為PVC或PP塑料材質,形狀為敞口的正方形或圓柱形,高度40-60cm,采用方形時邊長為20-30cm,采用圓柱形時,直徑為20-35cm,培育結構內腔分兩層,上層充填市售陶粒或卵石,深度為15-20cm,顆粒大小為1-2cm;下層充填市售營養土,深度為25-40cm,兩層之間采用孔徑大于20目的市售塑料網分隔。
所述的生態沉淀模塊為PVC或PP塑料材質,形狀為敞口的方形,生態沉淀模塊上部設置進水口,孔徑為1-3cm,底部設置出水口,孔徑為1-3cm,高度40-65cm,底面面積為水池池體模塊構成的景觀水池池體總面積的1/30-1/20,長寬比為1.2∶1-2∶1。
所述的生態除氨模塊為PVC或PP塑料材質,形狀為敞口的方形或圓柱形,內部填充沸石、蛭石等具有吸附氨氮效果的填料,底部設置微孔曝氣頭,曝氣頭與曝氣管道連接,曝氣管道出口伸出生態除氨模塊,通過軟管與充氧器連接,生態除氨模塊底部設置進水口,孔徑為1-3cm,上部設置出水口,孔徑為1-3cm,高度40-60cm,底面面積為水池池體模塊構成的景觀水池池體總面積的1/30-1/20,長寬比為1.2∶1-2∶1。
所述的生態除藻脫硝模塊為PVC或PP塑料材質,形狀為敞口的方形或圓柱形,內部填充陶粒、礫石等填料,并放入袋裝生物質緩釋碳源,包括絲瓜絡或泥炭土,生態除藻脫硝模塊上部設置進水口,孔徑為1-3cm,底部設置出水口,孔徑為1-3cm,高度40-55cm,底面面積為水池池體模塊構成的景觀水池池體總面積的1/30-1/20,長寬比為1.2∶1-2∶1。
一種小型水景濕地系統的構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7200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