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船舶艉軸承用低噪聲納米/高分子復(fù)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271115.0 | 申請日: | 2011-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823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21 |
| 發(fā)明(設(shè)計)人: | 何琳;帥長庚;楊雪 | 申請(專利權(quán))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xué) |
| 主分類號: | C08L9/02 | 分類號: | C08L9/02;C08L23/06;C08L27/18;C08K13/06;C08K3/04;C08K3/30;C08K7/06;C08K7/00;C08K5/14;C08K5/101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chǎn)權(quán)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朱盛華 |
| 地址: | 430033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quán)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guān)鍵詞: | 船舶 軸承 噪聲 納米 高分子 復(fù)合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船舶艉軸承用低噪聲納米/高分子復(fù)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基體和自潤滑組分均勻混合的復(fù)合料經(jīng)復(fù)合硫化劑硫化模壓而成,自潤滑組分/基體的重量比為5~15%;
所述基體為重量百分比為80~90%丁腈橡膠、5~10%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5~10%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物;
所述自潤滑組分為重量百分比為35~45%納米石墨、35~40%納米二硫化鉬、5~10%短切聚四氟乙烯纖維、5~10%碳纖維及4~10%碳納米管的混合物;
所述復(fù)合硫化劑是過氧化二異丙苯和異丁烯酸甲酯,復(fù)合硫化劑與基體的重量比為3.5~8%,過氧化二異丙苯與異丁烯酸甲酯的重量比為1/1。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艉軸承用低噪聲納米/高分子復(fù)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分子量為800~900萬。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艉軸承用低噪聲納米/高分子復(fù)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丁腈橡膠中丙烯腈含量為42%,聚四氟乙烯分子量為600~650萬。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艉軸承用低噪聲納米/高分子復(fù)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納米石墨粒徑為10-15nm,所述納米二硫化鉬粒徑為10-15nm,所述短切聚四氟乙烯纖維長度為20-30nm,所述碳纖維長度為20-30nm,所述碳納米管直徑20-40nm。
5.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艉軸承用低噪聲納米/高分子復(fù)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1)將自潤滑組分進行表面改性處理,
納米石墨、納米二硫化鉬表面改性處理:將自潤滑組分重量比為35~45%的納米石墨、35~40%納米二硫化鉬置于密封的干粉攪拌器中,以100rpm的轉(zhuǎn)速進行高速攪拌,高速攪拌過程中噴灑濃度為10%的鋯鋁酸鹽與鈦酸酯復(fù)配溶液,鋯鋁酸鹽與鈦酸酯重量比為1/1,待混合30分鐘后,取出,在烘箱中100℃下烘2小時后備用;
聚四氟乙烯纖維表面改性處理:將自潤滑組分重量百分比為5~10%聚四氟乙烯纖維束通過機械牽引,依次過濃硫酸、蒸餾水、丙酮溶液徹底清洗表面油酯,然后將清洗好的纖維束在短切機上短切為20-30納米的聚四氟乙烯纖維,再置于γ放射源下輻照處理30分鐘,使表面產(chǎn)生羥基等活性基團,接著在干粉混合器中向短切纖維表面噴灑濃度為25%的馬來酸酐溶液,對其表面進行接枝反應(yīng)2小時,接枝完畢后烘干備用;
納米碳纖維和碳納米管表面改性處理:將自潤滑組分重量百分比為5~10%的納米碳纖維、4-10%的碳納米管置于密封的干粉攪拌器中,以100rpm的轉(zhuǎn)速進行高速攪拌,并在高速攪拌過程中噴灑濃度為3%的硅烷偶聯(lián)劑KH-570溶液,待混合30分鐘后,取出,在烘箱中100℃下烘2小時后備用:
(2)在密煉機中加入基體重量百分比為80~90%、5~10%和5~10%的丁腈橡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聚四氟乙烯,步驟(1)所備用的改性納米石墨、納米二硫化鉬、短切聚四氟乙烯纖維、納米碳纖維和碳納米管在溫度110℃、輥距3~4mm下混煉15分鐘,
(3)在開煉機上加入過氧化二異丙苯和異丁烯酸甲酯復(fù)合硫化劑,混合10分鐘后,按照要求出4mm厚的膠片,
(4)將膠片放入模具中,在160±5℃,壓力12±1MPa下硫化成型25分鐘即可制得船舶艉軸承用低噪聲納米/高分子復(fù)合材料。
該專利技術(shù)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shù)是否侵權(quán)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quán)人授權(quán)。該專利全部權(quán)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xué),未經(jīng)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xu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quán)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quán)和技術(shù)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71115.0/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井口天然氣增壓裝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行星傳動起升機構(gò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