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連接模塊及應用其的機體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71042.5 | 申請日: | 2011-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695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13 |
| 發明(設計)人: | 范清隆 | 申請(專利權)人: |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13/46 | 分類號: | H01R13/46;H01R13/639;G06F1/16 |
| 代理公司: | 隆天國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趙根喜;馮志云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接 模塊 應用 機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連接模塊及應用其的機體,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用以供一插頭連接的連接模塊及應用其的機體。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電子裝置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以筆記本電腦來說,由于筆記本電腦相較于臺式電腦具有尺寸小及重量輕的優點,因此使用者往往會將筆記本電腦攜帶在身邊來于各式場合中使用。目前,在薄型的設計趨勢下,筆記本電腦亦逐步地薄型化。
為了取得薄型化的筆記本電腦,部分的元件采取薄型化的設計,或者對于有高度需求的元件直接舍棄不用。舉例來說,一般的網絡連接端口(LANport)與電路板上下堆疊,以設置于筆記本電腦中。如此一來,筆記本電腦的內部需預留有設置網絡連接端口與電路板的空間。然而,此舉往往造成筆記本電腦的厚度增加,且減少其他元件配置在筆記本電腦的內部的彈性。
部分的廠商直接不配置網絡連接端口于筆記本電腦,取而代之的是以無線通信模塊來提供使用者網絡通信功能。但是,并非所有場合都有提供無線通信的機制,或者使用者有可能忘記攜帶無線通信模塊,而無法使用網絡。因此,如何提供一種連接端口,以符合薄型化產品的趨勢,乃為相關業者努力的課題之一。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接模塊及應用其的機體,其可在使用者不欲使用連接端口時收納于殼體內,或可在使用者欲使用連接端口時露出連接端口來連接插頭于連接端口,以在符合薄型化產品的需求下,便于使用者攜帶與使用。
根據本發明,提出一種連接模塊,用以配置于一殼體,且殼體具有一通孔。連接模塊包括一門蓋、一連接端口及一彈性件。門蓋可轉動地耦接于殼體,以位于一第一位置而覆蓋通孔或位于一第二位置而相對于殼體開啟。連接端口設置于門蓋的內側,以于門蓋位于第一位置時設置在殼體內或于門蓋位于第二位置時露出于殼體外。彈性件可轉動地耦接于連接端口,以于一插頭插置于連接端口時,相對于連接端口轉動而夾置插頭于連接端口與彈性件之間。
根據本發明,還提出一種機體,包括一殼體及一連接模塊。殼體具有一通孔。連接模塊配置于殼體且包括一門蓋、一連接端口及一彈性件。門蓋可轉動地耦接于殼體,以位于一第一位置而覆蓋通孔或位于一第二位置而相對于殼體開啟。連接端口設置于門蓋的內側,以于門蓋位于第一位置時設置在殼體內或于門蓋位于第二位置時露出于殼體外。彈性件可轉動地耦接于連接端口,以于一插頭插置于連接端口時,相對于連接端口轉動而夾置插頭于連接端口與彈性件之間。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據本發明上述實施例的連接模塊及應用其的機體,其可在使用者不欲使用連接端口時移動門蓋至第一位置,以收納于連接端口于殼體內,或可在使用者欲使用連接端口時移動門蓋至第二位置,以露出連接端口來連接插頭于連接端口。如此一來,在符合薄型化產品的需求下,本實施例的連接模塊及應用其的機體可提供便于使用者攜帶與使用的優點。
為了對本發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便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A及圖2B分別繪示圖1中的其中一個機體的連接模塊位于不同位置的示意圖。
圖3繪示圖1中的其中一個機體的連接模塊的分解立體圖。
圖4A~圖4G繪示圖2A及圖2B中的連接模塊的操作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00、200:機體
110:殼體
110p:通孔
110s、127s:斜面
121:門蓋
121a:蓋體
121b:支撐件
121a1、121a2:側部
123:連接端口
124:絕緣件
125:彈性件
126:軟性電路板
127:卡合件
127a:第一卡勾
127b:第二卡勾
127c:推抵部
127d:彈性部
300:插頭
R1、R2:方向
r1:設置凹槽
r2:通孔
r3:卡合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其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便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便攜式電子裝置例如是一筆記本電腦,包括兩個相互耦接的機體100及機體2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7104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