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渦流環錠紗的加工方法與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68082.4 | 申請日: | 2011-09-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336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2 |
| 發明(設計)人: | 蘇旭中;劉新金;謝春萍;吳婷婷;徐伯俊;王超;尹秋雅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1H4/02 | 分類號: | D01H4/02;D01H1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122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渦流 環錠紗 加工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環錠紡紗新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涉及應用在環錠紡細紗機牽伸裝置下游的卷捻部分技術改造,通過壓縮氣體產生渦流方法達到減少紗線毛羽、增加紗線強力的紗線加工方法及其裝置。
背景技術
環錠紡技術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紡紗技術,但是該項技術由于加捻三角區的存在而增加了毛羽的產生量。近年來,有許多方法被采用來改變加捻三角區的形態,例如緊密紡、纜型紡、錯位紡等技術,從而達到減少毛羽的作用。
緊密紡紗技術主要在傳統牽伸裝置前增加一個纖維控制區,利用氣流對通過控制區的纖維束進行橫向凝聚,使纖維束的寬度大大縮小,幾乎接近加捻三角區的寬度,纖維束經過緊密然后再被加捻卷繞,幾乎纖維束的每根纖維都能緊密到紗體中,從而形成高性能的緊密紡紗線,也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但是使用和維護成本成本較高。纜型紡紗技術也是目前研究的一種新型紡紗技術,該項技術主要是利用溝槽羅拉把經過牽伸的須條分劈成2-3股(甚至更多)較細的須條,這些細須條經過初捻之后,在結合點處并合,再加強捻,形成一根類似纜繩結構的紗,這種紗具有強伸度高、耐磨性好等特點,從而可以進行單緯織造。但是溝槽羅拉表面易發毛繞花,而且機械式的溝槽羅拉易造成纖維損傷,因而對成紗質量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錯位紡紗的技術出發點是通過牽伸單元和加捻卷繞單元的錯位以改變加捻三角的形態和尺寸,從而改變加捻過程中纖維的運動,通過成紗結構的變化來改善成紗質量,但改善效果有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新型渦流環錠紗的加工方法與裝置,并將其應用于環錠紡紗工藝中,同時提供的裝置替代了原有的導紗鉤,削弱了原有導紗鉤處的捻陷效應,整個裝置便于安裝、維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涉及的一種渦流環錠紗的加工方法與裝置,配置在細紗機中牽伸部的最終成對送出羅拉的下游,該裝置主要是由渦流導紗器和壓縮氣流輸入接口組成,壓縮氣流的流量是可以通過氣壓閥門控制的,范圍為0~0.5MPa之間。
本發明可以應用在進行細紗機技術改造,通過渦流環錠紗的加工方法與裝置替代了原有的導紗鉤,削弱了原有導紗鉤處的捻陷效應,改變紗線成形過程中的捻度傳遞與紗線成形,從而有利于減少成紗毛羽,增加紗線強力;該裝置與現有其它技術相比,安裝簡便、性價比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工作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側面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傳統環錠紡紗中,紗管(15)通過錠子轉動而轉動,帶動鋼絲圈(13)沿著鋼領(14)跑道轉動,從而將捻度傳遞到前羅拉(12)與前膠輥(11)握持處的須條處,同時由于鋼絲圈(13)與鋼領(14)間摩擦力造成速度差,從而將紗線(7)卷繞到紗管(15)上。
由圖1所示,渦流導紗裝置主要是運用渦流導紗器(1)和壓縮氣流輸入接口(2)組成,替代原有的導紗鉤,采用螺絲(10)將渦流導紗裝置安裝固定在導紗板(9)上。渦流導紗器(1)垂直方向開有圓柱形導紗通道(5),圓柱形的導紗通道(5)內壁加工成左旋(或右旋)內螺旋線(6),而上下兩端口分別置入光潔的高性能耐磨導紗嘴(3和4),壓縮氣流輸入通道(8)連接內螺旋線(6)和壓縮氣流輸入接口(2),保證壓縮氣流順利進入導紗通道(5)并沿螺旋線(6)上升,從而形成渦流,作用于紗線的成形。在紡紗成形過程中,壓縮氣流的流量是可以根據不同紗支與工藝需要通過氣壓閥門加以改變的,可調范圍為0~0.5MPa
裝置主要工作方式為:纖維須條從前羅拉(12)與前膠輥(11)握持處輸出后,經過渦流導紗器(1)的上導紗嘴(3),而后穿過導紗通道(5),再通過下導紗嘴(4),最后通過錠子的轉動來帶動鋼絲圈(13)沿著鋼領(14)跑道轉動將紗線加捻并卷繞到紗管(15)上。在紡紗過程中壓縮氣流通過壓縮氣流輸入接口(2)進入壓縮氣流輸入通道(8),壓縮氣流順利進入導紗通道(5)內螺旋線(6)上升,從而形成渦流,作用于紗線成形過程,從而達到減少成紗毛羽,增加紗線強力,改善紗線性能的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6808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