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伺服差壓式自鎖閘閥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65870.8 | 申請日: | 2011-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667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13 |
| 發明(設計)人: | 張俊中;陳月標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俊中 |
| 主分類號: | F16K3/02 | 分類號: | F16K3/02;F16K31/14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47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伺服 差壓式 閘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閘閥,特別是一種利用閘閥出口端的壓差伺服控制其關閉的閘閥,屬于流體閘閥設計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廣泛用于石油開采、石油運輸、化工產品制造以及船舶中的管道開閉閥門,大多都屬于手動控制閥門。在正常狀態下它們能夠滿足管道中流體的通流需要,但在非正常狀態下,即當輸出管道發生意外破裂,特別是這種破裂不能很快被發現而不能及時關閉,或由于這種破裂而導致重大險情發生使人不能現場關閉時,手動控制閥門就失去了它的作用。比如:我國的石油管道一般都暴露在曠野之上,其中有很多管道鋪設在人跡罕至的偏僻山區,長期以來這些管道一直受到兩方面的威脅,一、極端嚴寒天氣的威脅,即管道在零下四十多度的氣溫下發生凍裂,雖然人們在管道的防凍方面做了許多努力,也實現了很好的效果,但管道凍裂現象仍時有發生,而及時發現管道破裂的可能性又極低,造成了極大的原油浪費;二、人為破壞的威脅,最近在新疆地區東突恐怖分子頻頻破壞油田的石油管道,其不但導致大量的原油流失或被燃燒,而且還造成當地的環境污染;再比如:大連煉油廠因管道破裂而引起的重大火災,使人不能直接關閉閥門切斷油源,造成重大原油經濟損失和環境污染等,這些都對我國的石油安全、能源節約、環境污染方面構成嚴重威脅和重大經濟損失。對此,我們除了從法制上、管理上采取必要的手段加大打擊力度和重點預防外,還應當從技術層面上通過對石油裝備的改進,特別是對控制閥門增加自動關閉的功能性設計,是十分必要也是可行的。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管道突然失壓時閥門不能自動關閉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伺服差壓式自鎖閘閥,它利用管道中失壓時的壓力差來控制閥門的關閉。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實施:它由平板閥、液壓伺服控制系統、閘板手動打開裝置組成。
所述平板閥包括閥體、閥蓋、閥桿、閥座環和閘板。
所述液壓伺服控制系統由閘板控制油缸和反饋管路組成。
所述閥體的法蘭盤上設有一從法蘭盤外圓柱面到閥體出口孔的徑向通孔。
所述閘板上的通流孔位于閘板的上部。
所述閘板控制油缸包括缸體、缸蓋、活塞和彈簧。
所述活塞間隙配合于缸體內壁。
所述缸蓋上設有液壓腔與外部相通的孔。
所述反饋管路中設有一只截止閥。
所述閘板手動打開裝置包括手輪、壓桿、壓桿螺母和連接套。
所述手輪與壓桿螺母之間為固定連接,壓桿旋合于壓桿螺母中,壓桿螺母通過兩推力球軸承活動連接在連接套上。
其特征在于:
平板閥上部設有閘板控制油缸,其通過缸體下部的內螺紋旋合在閥蓋上部的外螺紋上;閘板控制油缸中設有活塞;閘板通過閥桿與閘板控制油缸中的活塞作固定連接;活塞一端設有油腔,另一端設有彈簧,且活塞同時受油腔中油和彈簧的壓力。
彈簧套置于閘板與活塞之間的閥桿上。
缸蓋上設有的孔與閥體法蘭盤上設有的通孔之間通過反饋管路相連接。
閘板手動打開裝置通過連接套下部的內螺紋旋合在閘板控制油缸中的缸蓋上部的外螺紋上,其壓桿下端穿過缸蓋中的孔伸進在液壓腔內。
本發明在傳統平板閥的上部設置了閘板控制油缸,利用平板閥輸出孔端的壓力變化來控制活塞的上、下運動,從而帶動閥板的下降和上升,借以實現閥的開和閉,即當閥的出口孔端油壓具有一定壓力的情況下,閥始終處于開的狀態,而一旦閥的出口孔端失去壓力閥立即處于關閉狀態。因此,它能夠實現在輸出油管遭到凍裂或爆裂的突發情況下,立即切斷輸出油路的目的。
本發明具有結構合理、自鎖效果靈敏,有效防止油管中原油大量泄漏等優點。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的主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明在手動打開閘板狀態下的主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發明在液動維持閘板打開狀態下的主剖視結構示意圖。
在附圖1、2、3中:1閥體、2閥桿、3閥蓋、4彈簧、5缸體、6缸蓋、7手輪、8壓桿螺母、9連接套、10壓桿、11反饋管道、12截止閥、13活塞、14閥座環、15閘板。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俊中,未經張俊中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6587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