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實現蜂窩網-無線局域網異構融合的方法、系統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64346.9 | 申請日: | 2011-09-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518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8-29 |
| 發明(設計)人: | 劉謙雷;鮑東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新岸線無線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16/20 | 分類號: | H04W16/20;H04W36/14;H04W88/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實現 蜂窩 無線 局域網 融合 方法 系統 裝置 | ||
1.一種蜂窩網-無線局域網異構融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原無線局域網的網絡接入點中嵌入蜂窩網終端模塊,構成新的網絡接入點;
雙模終端通過蜂窩網連接與網絡接入點中嵌入的所述蜂窩網終端模塊進行通信,交換與異構網絡管理相關的信令,實現蜂窩網-無線局域網異構融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無線局域網的網絡接入點為802.11無線局域網的接入點或HiperLAN/2無線局域網的接入點。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原無線局域網的網絡接入點中嵌入蜂窩網終端模塊構成新的網絡接入點,具體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通過在原網絡接入點的電路板上增加蜂窩網終端模塊來實現;或
通過將蜂窩網終端模塊單獨封裝成一個實體并在其中設置一個通信接口,再在原網絡接入點的電路板上增加一個對應的通信接口或者利用獨立的原網絡接入點上原有的通信接口,并將上述兩個通信接口連接起來,原網絡接入點模塊、蜂窩網終端模塊和兩者之間的連接一起構成新的網絡接入點。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在獨立的原網絡接入點中已經設置對外通信的接口,則在蜂窩網終端模塊設置相同的通信接口,由獨立的原網絡接入點、單獨封裝的蜂窩網終端模塊和兩者之間的通信連接,構成新的網絡接入點。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網絡接入點上已經設置的對外通信的接口為:
以太網接口;或者
USB接口。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雙模終端通過蜂窩網連接與網絡接入點中嵌入的蜂窩網終端模塊進行通信,交換與異構網絡管理相關的信令,具體為:
網絡接入點通過無線局域網廣播或單播其嵌入的蜂窩網終端模塊的通信標識信息;
雙模終端通過上述嵌入的蜂窩網終端模塊的通信標識信息與網絡接入點建立起蜂窩網連接;
雙模終端和網絡接入點通過該蜂窩網連接交換與異構網絡管理相關的信令。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標識信息,具體為:
所述蜂窩網終端模塊在當前蜂窩網中的地址、標號、名稱信息,該蜂窩網中的其它蜂窩網終端能夠通過該通信標識信息找到該蜂窩網終端模塊并與之進行通信。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標識信息為所述蜂窩網終端模塊的電話號碼或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IMSI或蜂窩網分配給所述蜂窩網終端模塊的IP地址;或
在蜂窩系統為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MTS時,所述通信標識信息為所述蜂窩網終端模塊的臨時移動用戶標識號TMSI或分組移動臺臨時識別號P-TMSI或UMTS地面無線接入網絡UTRAN無線網絡臨時標識號U-RNTI或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號C-RNTI。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網絡接入點通過無線局域網廣播其嵌入的蜂窩網終端模塊的通信標識信息,具體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通過在MAC層或網絡層發送廣播幀來實現,或通過在MAC層發送MAC幀的廣播信道來實現。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MAC層或網絡層發送廣播幀,具體為:
在原有廣播幀中加入表示網絡接入點所嵌入的蜂窩網終端模塊的通信標識信息的數據項或數據域形成新的廣播幀。
11.如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802.11系統中,所述在MAC層發送廣播幀,具體為:
在802.11系統的信標幀中加入新的表示網絡接入點所嵌入的蜂窩網終端模塊的通信標識信息的數據項形成新的信標幀。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MAC層發送MAC幀廣播信道,具體為:
在原有MAC幀廣播信道中加入表示所嵌入的蜂窩網終端模塊的通信標識信息的數據項或數據域形成新的MAC幀廣播信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新岸線無線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新岸線無線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64346.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