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Eu摻雜氮化鋁基熒光粉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61911.6 | 申請日: | 2011-09-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522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15 |
| 發明(設計)人: | 史忠旗;王繼平;劉桂武;喬冠軍;金志浩;楊建鋒;王紅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9K11/64 | 分類號: | C09K11/6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臨 |
| 地址: | 710049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eu 摻雜 氮化 熒光粉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熒光粉,特別涉及了一種Eu摻雜氮化鋁基熒光粉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氮(氧)化物熒光粉因其顯著的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發光光譜覆蓋范圍廣以及結構多樣性等優點在白光LED的應用領域得到廣泛的研究和關注。此類熒光粉一般可被近紫外光或藍光有效激發,表現出特殊的發光特性。氮化鋁(AlN)陶瓷是氮(氧)化物家族中的重要一員,它具有寬的帶隙(6eV),因此稀土元素的能級可位于其中,使得AlN基熒光粉能夠應用于光致發光及電致發光器件中。目前研究較多且較成熟的是稀土Eu2+離子摻雜的氮化鋁基熒光粉,該材料在白光LED領域顯示出了很強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制備Eu2+摻雜氮化鋁熒光粉的方法僅限于高溫固相法和碳熱還原氮化法。如Hirosaki等[Hirosaki?N,Xie?RJ,Inoue?K,et?al.,Appl.Phys.Lett.,2007,91:061101]報道的以AlN、α-Si3N4和Eu2O3為原料,通過高溫固相法在2050℃、1.0MPa?N2壓力的條件下反應4h,制備出Eu2+摻雜氮化鋁,以及Yin等[Yin?LJ,Xu?X,Yu?W,et?al.,J.Am.Ceram.Soc.,2010,93:1702]采用碳熱還原氮化法,在1750℃、8h的條件下制備出該種熒光粉。但是由于這些方法在制備過程中都需要高溫及長時保溫,導致制備成本偏高,生產效率過低,嚴重限制了其應用范圍。因此急需探索出一條經濟快速并且有效的合成路徑來制備Eu2+摻雜AlN熒光粉,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工業生產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AlN:Eu2+熒光粉制備方法,成本高、效率低的缺點,該方法工藝簡單、成本低、速度快、所需生產設備簡單、能耗低,易于實現工業化生產。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Eu摻雜氮化鋁基熒光粉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基本步驟:
(1)將鋁粉、氮化鋁粉、氧化銪粉和碳化硅粉混合,放入球磨罐中球磨混合;
(2)將混合后的粉末裝入多孔石墨坩堝,多孔石墨坩堝放入高壓燃燒合成裝置的反應室中,反應室抽真空至氣壓小于10Pa后,充入純度為99.999%的氮氣;
(3)通過石墨紙帶由粉末底部引燃,在電壓為20V,電流為60A的條件下給石墨紙帶通電10秒鐘發生燃燒反應;
(4)燃燒反應后,將產物研磨粉碎過篩,即得Eu摻雜氮化鋁熒光粉。
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該熒光粉其化學式為(1-x-y)AlN:xEu,ySi(0.001≤x≤0.01,0.01≤y≤0.1),且鋁粉和氮化鋁粉按摩爾比例為3∶7~7∶3的范圍混合。
優選地,所述的燃燒合成是在氮氣壓力為0.5~3MPa的環境氣氛中進行的。
本發明以鋁粉、氮化鋁、氧化銪、碳化硅為原料,將原料球磨后在較低氮氣氣氛下進行燃燒合成,制備藍色Eu摻雜氮化鋁熒光粉;該方法不僅工藝簡單,重復性好,成本低,無污染,且制備出的藍色Eu摻雜氮化鋁熒光粉性能優異。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制備方法中所使用的原料是較為廉價的金屬鋁粉、氮化鋁粉、碳化硅粉和氮氣,且制備時間短,能耗低,成本低,效率高;由于無揮發,無分解,所以對環境友好;而且方法簡單,重復性好;產品的產量高、純度高;粉末粒徑分布較為均勻。合成出的Eu摻雜氮化鋁熒光粉在白光LED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使用的燃燒合成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是Eu摻雜氮化鋁熒光粉的XRD圖;
圖3是Eu摻雜氮化鋁熒光粉的SEM圖;
圖4是Eu摻雜氮化鋁熒光粉的發光性能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圖中,1為反應室;2為電極;3為多孔石墨坩堝;4為反應物粉料;5為石墨紙帶;6為進氣口;7為排氣口;8為抽真空氣口;9為直流電源;10為氣壓表;本發明的制備過程在燃燒合成裝置中完成,在適當氮氣壓力條件下,使鋁粉直接與氮氣發生燃燒反應,得到Eu摻雜氮化鋁熒光粉末。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交通大學,未經西安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6191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