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轉子與前后支承組合裝配的重型燃機裝配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260827.2 | 申請日: | 2011-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306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孫遠偉;楊凱;王敏;陳克杰;李景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黎明航空發(fā)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C7/20 | 分類號: | F02C7/20 |
| 代理公司: | 沈陽東大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運萍 |
| 地址: | 110043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轉子 前后 支承 組合 裝配 重型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燃氣輪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轉子與前后支承組合裝配的重型燃機裝配方法。
背景技術
根據重型燃機不同的結構特點,裝配方法有豎直裝配和水平裝配兩種。重型燃機靜子組件為整環(huán)或整環(huán)和兩半環(huán)混合結構應采用豎直裝配方式,即轉子與靜子在一個安裝平臺上豎直裝配,待整機氣缸組件安裝完畢后翻轉至水平狀態(tài),再進行外部管路及附件的安裝;燃機靜子組件為全部水平對開結構應采用水平裝配,即燃機轉子先水平裝于靜子組件下半部上,然后水平裝靜子組件上半部及其他零部件。
對于重型燃機靜子組件為整環(huán)或整環(huán)和兩半環(huán)混合結構,豎直裝配零件裝配定位較好,裝配精度高。對于重型燃機靜子組件為全部水平對開結構,水平裝配可以降低操作平臺,方便操作人員裝配及檢測,降低操作者的勞動強度,節(jié)省裝配周期;同時,由于轉子水平裝于靜子組件中,與燃機轉、靜子實際工作狀態(tài)相符,測量轉、靜子間隙較豎直裝配準確。
現(xiàn)有一種重型燃機,其外部靜子組件由整環(huán)和兩半環(huán)混合結構改為完全水平對開結構,內部前后支承氣缸及軸承組件仍為整環(huán)結構。對比豎直裝配與水平裝配的優(yōu)、缺點,該重型燃機采用水平裝配方式較理想。由于靜子組件不是完全水平對開結構,轉子無法水平裝于靜子組件上;因此,需要確定一種裝配方法,使轉子及內部整環(huán)靜子組件共同實現(xiàn)水平裝配。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重型燃機結構為外部靜子組件為完全水平對開,內部前后支承氣缸及軸承組件為整環(huán),按靜子組件水平裝配方式裝配存在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轉子與前后支承組合裝配的重型燃機裝配方法;該裝配方法在不改變氣缸結構的前提下,可解決轉子與靜子組件水平裝配的問題。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轉子與前后支承組合裝配的重型燃機裝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前軸承組件與前支承氣缸豎直裝配成前支承;將后軸承組件與后支承氣缸豎直裝配成后支承;
步驟二:將燃機轉子水平放置在與地面固定的支撐座上,支撐座的V形前、后支撐分別與轉子壓氣機第1級與第2級之間、渦輪第3級與第4級之間的鼓筒表面接觸,并將支撐座上的銷釘插入燃機轉子的徑向排氣孔內,實現(xiàn)軸向定位;
步驟三:將前支承、后支承水平裝于燃機轉子上,直至裝至前支承、后支承的實際工作位置為止;
步驟四:將前吊掛工裝水平吊起,使前吊掛工裝的空心軸水平插入燃機轉子前軸頸的內孔中,與前軸頸的內孔形成軸向分段小間隙配合;在插入燃機轉子前軸頸的內孔的過程中,使前吊掛工裝擋板上沿的定位孔與前支承氣缸前端上半部的軸向孔相對應,并將前吊掛工裝與前支承氣缸固定;
步驟五:將后吊掛工裝水平吊起,使后吊掛工裝的空心軸插入燃機轉子后軸頸的內孔中,與渦輪第3級盤的內孔形成小間隙配合;在插入燃機轉子后軸頸的內孔的過程中,使后吊掛工裝安裝邊上的定位孔與后軸頸內的螺紋孔相對應,并通過螺栓將后吊掛工裝與后支承氣缸固定;
步驟六:將燃機外部靜子組件豎直裝配,翻轉至水平后利用燃機吊具吊起并與燃機底座及前、后支撐固定連接,拆下燃機外部靜子組件的上半部;
步驟七:使用燃機轉子水平吊具將燃機轉子前后吊起,經過調整重心使燃機轉子連同前支承、后支承處于水平狀態(tài);
步驟八:將燃機轉子連同前支承、后支承按軸向實際工作位置緩慢由上至下吊至燃機外部靜子組件的下半部中;
步驟九:在燃機轉子落在實際工作位置后,將前支承、后支承與燃機外部靜子組件的下半部固定連接;
步驟十:撤掉前吊掛工裝、后吊掛工裝及燃機轉子水平吊具,安裝燃機外部靜子組件的上半部,實現(xiàn)燃機轉子、靜子的水平裝配。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的裝配方法在不改變氣缸結構的前提下,解決了轉子與靜子組件水平裝配的問題。使操作人員裝配更加方便,裝配周期縮短了約三分之一,同時,使檢測人員測量轉、靜子間隙更加準確。
附圖說明
圖1是燃機轉子與前支承、后支承的裝配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前吊掛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左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后吊掛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左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黎明航空發(fā)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沈陽黎明航空發(fā)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608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