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增亮膜、其制備方法及其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60508.1 | 申請日: | 2011-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890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21 |
| 發明(設計)人: | 宋志成;曹建偉;劉衛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5/30 | 分類號: | G02B5/30;G02F1/1335;G02F1/133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飛;張慶敏 |
| 地址: | 2661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增亮膜 制備 方法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增亮膜,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背光模組的增亮膜、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增亮膜多應用于TFT?LCD背光模塊中以改善整個背光系統發光效率,是TFT-LCD背光源系統中最重要的光學薄膜。增亮膜的光增亮作用基于增亮膜與偏振片一起構成非吸收型偏振片,這種非吸收型偏振片允許某一方向(垂直于傳播方向)振動的光通過,而振動方向與之垂直的偏振光被反射回來,而不是被吸收掉。被反射的偏振光通過處理,偏振方向發生改變并再次導向偏振片,于是又有一部分光線通過偏振片。如此循環,就能夠有效利用入射光線,從而增加液晶屏的亮度。
目前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增亮膜主要有3M公司的周期雙層膜增亮膜。作為3M公司重大發明技術之一的周期雙層膜增亮膜(3M?VIKUITI膜),制作過程非常復雜。首先是將兩種高分子薄膜交替擠壓成數百層、而厚度僅有400-550um的薄膜。然后通過3M的單軸拉伸技術沿膜面內某一方向進行拉伸,使其中一種膜在拉伸方向的折射率發生變化,從而形成該方向折射率交替變化而其垂直方向折射率基本不變的薄膜材料。為使其作用范圍覆蓋整個可見光波段,高分子薄膜各層的厚度還要隨著其厚度方向而逐漸改變。當一束非偏振光入射時,一種線性偏振光透過,另一種線性偏振光被反射回來。被反射回來的線性偏振光遇到導光板以后,被去偏振后又被反射回來。通過光線在偏振片上循環往復的入射,同時與棱鏡膜結合使用,這種增亮膜可以使光線利用率達到75%左右,從而液晶顯示器的最終的亮度可以增加大約60%左右。
另外,在專利文獻中也公開了一些增亮膜結構,比如專利申請CN?200410080871.5公開了一種增亮膜結構,其包括反射膜、位相差膜以及偏光膜。其中,反射膜具有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此反射膜可反射部分入射光源。位相差膜同樣具有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此位相差膜具有親水性且可調變入射光源位相差,此位相差膜面的第一面與反射膜的第二面貼合。偏光膜亦同樣具有第一面以及第二面,且偏光膜可調變入射光源的極性,此偏光膜的第一面與位相差膜的第二面貼合。該增亮膜結構沒有作為支撐材的透明塑料膜。
專利申請CN?200680019180.1公開了一種光學各向異性膜、增亮膜、層合光學膜和使用它們的圖像顯示裝置。其中,該光學各向異性膜包含形成向列相或近晶A相的液晶化合物。增亮膜包括液晶系混合物、四分之一波片和PET或PC薄膜基材,各層之間通過粘結劑粘附而成。
增亮膜在液晶電視中推廣使用,對于降低能源損耗和保護環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由于背光系統是液晶電視主要的耗電部件,使用增亮膜可以提高光源利用率,從而降低液晶電視整機的耗電量。
但是,增亮膜的價格居高不下。根據市場調查公司iSupply的數據,32英寸液晶模組中背光模組部分占整個液晶模組成本的1/4左右,是液晶模組的重要組成部分,僅增亮膜一項就占背光模組成本的1/3。如果能夠自主開發低成本的增亮膜,將能夠控制整個模組成本至9%,從而大大提高整機的競爭力。
因此,需要對增亮膜結構進行進一步改進,不僅使其具有突出的增亮效果,而且還能有效降低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簡單、增亮效果明顯、成本低的增亮膜。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該增亮膜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該增亮膜在用于制備液晶模組光學膜片中的應用。
為了實現本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增亮膜,其依次包括支撐膜層、液晶材料核心層和四分之一波片。
其中,所述液晶材料核心層包含手征性向列相液晶,可作為反射型圓偏振片。
具體地說,所述液晶材料核心層采用將以下原料混合形成膽甾相液晶復合體系,并經紫外線固化制成,所述原料包括向列相液晶、光聚合單體、手性化合物和光引發劑,其重量比為(70-85)∶(1-10)∶(1-10)∶(1-5)。
上述原料均可選用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物質。比如所述向列相液晶可以采用SLC-1717、SLC-6104、SLC-5100。
所述光聚合單體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C6M等。
所述手性化合物為S811、CN、CB15、ZLI-4571、ZLI-4572、聯二萘酚及其衍生物。
所述光引發劑為安息香雙甲醚(IRG?651)、過氧化二苯甲酰(BPO)、過氧化十二酰、偶氮二異丁腈、偶氮二異庚腈、過氧化二碳酸二異丙酯或過氧二碳酸二環己酯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6050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