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黑曲霉菌及其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60458.7 | 申請日: | 2011-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324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1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巖;李紅麗;郭夏麗;李玉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A01N63/04;A01P3/00;C12R1/685 |
| 代理公司: | 鄭州睿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陳浩;牛愛周 |
| 地址: | 450001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曲霉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生物菌種及其應用,具體的說是一種黑曲霉菌株其及在煙草黑脛病防治中的應用。
?
背景技術
煙草黑脛病是一類重要的煙草土傳病害,它們通常侵染煙草根部,引起作物根部乃至全株的病害,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目前,生產上主要采用抗病品種和作物輪作等農業措施來防治煙草土傳病害病。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出抗黑脛病的品種(專利號CN01108714.5),但是由于抗病品種需要抗病基因多樣化,并且受環境的影響比較大,防治效果不理想;作物輪作也是防治煙草青枯病和黑脛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由于我國人多地少,生產中正常的輪作措施無法實現;也有使用化學藥劑防治煙草黑脛病的,云南煙草科學研究所研究一種對甲霜靈可以治理黑脛病(專利號CN200710065691.3),大量使用化學藥劑來防治煙草黑脛病會造成環境污染,藥物殘留對人體的身體健康有害,同時,化學農藥的長期使用,病原菌易對其產生抗藥性,因而導致防治效果下降甚至防治失敗。
大量研究表明,煙田土壤中不僅存在引起煙草病害的微生物而且也存在多種多樣的非致病性的、提高煙草生命力的有益微生物,因而煙草的生物防治以及生態防治日益受到重視。生物防治措施是利用有益微生物降低植物病原菌對植物的危害,生態防治則是通過向土壤引入拮抗微生物、培肥土壤和提高土壤中生物多樣性等措施,進而使土壤微生態達到平衡,最終通過土壤中不同生物之間的拮抗與競爭實現對土壤病害的防治。專利號CN200710300087和專利號CN200910233578專利文獻分別篩選防治黑脛病的菌株,分別為淡紫青霉ZY-19-2和多粘類芽孢桿菌C-5。淡紫青霉ZY-19-2產幾丁質酶能力強可以分解蠅蛆體壁,抵抗煙草黑脛病的侵染,但沒有菌株直接拮抗黑脛病病原菌的說明,另外,外來菌株施入土壤還存在定殖難的問題。CN200910233578的文獻公開了一種把拮抗菌做成有機肥料,菌株和有機肥料一起施入土壤,有利于菌株的定殖,但是肥料利用完以后,作為一種外來菌,菌株的生長能力變差,拮抗作用就會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防治煙草黑脛病的黑曲霉菌(Aspergillus?niger)Ty-3。
同時,還涉及一種該菌株的應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黑曲霉菌(Aspergillus?niger)Ty-3,保藏單位: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日期:2011年7月8日,保藏號:CCTCC?NO:M2011241?。
同時,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還提供了一種黑曲霉菌(Aspergillus?niger)Ty-3在制備防治煙草病害的菌劑中的應用。
更進一步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黑曲霉菌(Aspergillus?niger)Ty-3在制備防治煙草黑脛病菌劑中的應用。
本發明提供的菌株是從煙草黑脛病植株的根圍土壤中篩選出的一株拮抗菌,該菌株已于2011年7月8日在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號:CCTCC?NO:M2011241。
黑曲霉菌(Aspergillus?niger)Ty-3具體通過如下方法篩選獲得:
1.病原菌采集與分離
從信陽羅山縣和漯河舞陽縣采集的較典型黑脛病病癥煙株。分離病菌前,先將煙桿沖洗干凈,再用75%的酒精對煙桿和小刀消毒,接著在無菌條件下用小刀剖開煙株莖桿上的病斑,將感病維管束組織切成若干小塊,用滅菌過的鑷子夾取煙塊于牛肉膏蛋白胨培養皿中培養,每皿中放4~5塊,重復3皿,培養溫度為30℃~32℃。培養48?h,待煙塊周圍長出像棉絮狀的菌絲體時,挑取少許菌絲分離純化,接入PDA斜面培養基。
2.黑脛病病原菌致病性測定
選用煙草K326為試驗品種,于盆缽內將煙草種子播種后,待煙株生長到有維管束組織時,將煙草的根部破壞并將培養好的黑脛病原菌稀釋一定濃度制成菌懸液,于煙草根圍倒入30?ml菌懸液,并保持高溫高濕,20天后觀察發病情況。
3.土壤真菌分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大學,未經鄭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6045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