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室溫下碳納米管束的轉移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57809.9 | 申請日: | 2011-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171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建影;姜迪;張燕;張亞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1B31/02 | 分類號: | C01B31/02;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顧勇華 |
| 地址: | 20044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室溫 納米 管束 轉移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在室溫下轉移碳納米管束的方法,屬于基礎材料加工制程領域。
背景技術
碳納米管(Carbon?Nanotubes)作為一種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被發現的新興材料,由于其優秀的電學、熱學和機械學性能,使其在眾多工業領域擁有廣泛的潛在應用前景。舉例來說,在電子器件研發領域,由碳納米管制成的互聯材料具有優越的導電和導熱性能,可以應用于從芯片內互聯到系統級互聯的各級電子系統;在復合材料研發領域,摻雜有碳納米管的復合材料具有重量輕、強度高的特點,已經被用于制造高性能賽車、游艇和各種體育器材中;在散熱器件的開發中,碳納米管由于其極高的導熱率,能夠得到比傳統材料更高的散熱性能。
化學氣相沉淀(CVD)技術目前被廣泛采用來制成前文所述的碳納米管。CVD技術相對于另外兩種制備碳納米管的技術——激光剝離(laser?ablation)和電弧放電(arc?discharge)——而言,具有如下優點:1)能夠通過光刻技術而得到任意形狀的碳納米管束;2)工藝制程具有可擴展性,能夠迅速擴大生產規模;3)工藝制備條件相對簡單,CVD設備具有廣泛的市場覆蓋率。然而,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是,化學氣相沉淀(CVD)所需的碳納米管生長溫度很高(大于600℃),很難與現有的集成電路材料工藝制程兼容。由于生長碳納米管所需的溫度會破壞絕大多數功能性材料的結構,使得利用這種技術無法直接在所需要的襯底上生產出碳納米管,從而大大限制了碳納米管的應用范圍。大量的空間被空氣所占據,使得原本優越的碳納米管性能被稀釋,成品的總體性能大大低于單根碳納米管所能達到的高度。所以,本發明就是針對這一問題所提出的轉移技術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轉移碳納米管束的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室溫下轉移碳納米管束的方法,通過碳納米管的定向生長技術和涂抹有粘著劑的雙面膠帶實現。本發明采用以下工藝步驟生長、轉移碳納米管束。
1.在硅片上旋涂上一層剝離膠,加熱這層剝離膠以后,在其上再旋轉涂一層標準的正性光刻膠,經過紫外線曝光10秒、MF319顯影50秒之后,剝離膠形成底切結構,蒸鍍催化劑工藝后硅片置于光刻膠去除劑中,剝離掉剝離膠、光刻膠和附著在光刻膠上的催化劑薄膜,最終在硅片上形成和光刻掩模有相同圖案的催化劑圖案,催化劑薄膜由5nm厚的的Al2O3和1nm厚的Fe組成。
2.將載有催化劑薄膜圖案的芯片置入石英管中,將石英管抽真空后再在常壓下通以900?cm3/min的氬氣和100?cm3/min的氫氣。加熱整個化學氣相沉積系統至725℃,穩定15分鐘后,將氬氣和氫氣氣流都調整至500?cm3/min,再加以30?cm3/min的乙炔作為合成碳納米管的原料氣體。15分鐘后,切斷乙炔供應,并停止加熱。再將氬氣和氫氣流分別調整為900?cm3/min和100?cm3/min,保持這樣的氣流供應直至系統冷卻至200℃左右,從而得到按照設計圖案定向生長的碳納米管陣列樣品(圖1);
3.將表面涂抹有粘著劑的雙面膠帶一面固定與平滑表面,如硅片上。將由步驟2得到的碳納米管陣列樣品倒置于雙面膠帶的另一面,使碳管與粘著劑接觸;
4.最后將碳納米管陣列樣品與涂有粘著劑的膠帶分離,從而得到轉移至膠帶表面的碳納米管束(圖2)。
所述的室溫下碳納米管束的轉移方法,制備時使用的剝離膠為LOL2000和LOR1A,光刻膠為S1813,光刻膠去除劑為Shipley?remover?1165。
整個轉移過程如圖3所示,轉移所得碳納米管束可用于電子互聯、微機電系統、微結構塑膜等應用。通過本發明,能夠將使用傳統化學氣相沉淀(CVD)方式生產出來的碳納米管束在室溫下轉移至另一襯底表面,從而克服了高溫生長帶來的工藝繼承問題,擴展了碳納米管的應用范圍。相對于已經提出的用于轉移碳納米管的各種方法,本發明優點在于工藝步驟簡單,操作溫度低,成本和規模效應顯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生長出的硅基襯底上的碳納米管束。
圖2為本發明轉移后在雙面膠帶上得到的碳納米管束。
圖3?為本發明轉移工藝流程示意圖,圖中:
1-??????硅襯底
2-??????碳納米管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大學,未經上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57809.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液晶顯示驅動芯片的分壓電路
- 下一篇:平行流換熱器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