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內燃機的排氣管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57793.1 | 申請日: | 2011-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342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2 |
| 發明(設計)人: | M·比爾;H-P·格拉夫 | 申請(專利權)人: | 曼柴油機和渦輪機歐洲股份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N13/08 | 分類號: | F01N13/08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嚴志軍;楊國治 |
| 地址: | 德國奧***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內燃機 排氣管 | ||
1.一種用于內燃機的排氣管(1,1a,1b,1c,1d),所述排氣管(1,1a,1b,1c,1d)帶有管路裝置(10)和至少一個布置在所述管路裝置(10)的縱向延伸之內的變形補償件(20)以用于吸收所述管路裝置(10)的變形,
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裝置(10)具有至少一個側向地布置在所述管路裝置(10)的壁(11)處的氣缸聯接部(40;40a)以用于內燃機的氣缸的廢氣,并且所述管路裝置(10)和所述至少一個變形補償件(20)彼此構造成單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氣管(1,1a,1b,1c,1d),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變形補償件(20)以補償結構的形式形成到所述管路裝置(10)的壁(11)中,并且其中,所述管路裝置(10)的至少一個不帶補償結構的區段(30)鄰接到所述變形補償件(20)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排氣管(1,1a,1b,1c,1d),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氣缸聯接部(40;40a)具有構造在所述管路裝置(10)的壁(11)中的容納孔(41;41a),可將內燃機的氣缸的廢氣管(50)插入所述容納孔(41;41a)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排氣管(1,1a,1b,1c,1d),其特征在于,所述廢氣管(50)以其預定的長度被插入所述容納孔(41;41a)中,從而所述廢氣管(50)以預定的角度徑向地從所述管路裝置(10)中分支,并且其中,所述廢氣管(50)在外周緣處與所述管路裝置(10)焊接在一起。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排氣管(1,1a,1b,1c,1d),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氣缸聯接部(40)作為所述管路裝置(10)的徑向的管形的凸出部從所述管路裝置(10)的壁中成型出來,并且其中,由所述管形的凸出部形成所述容納孔(41)。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排氣管(1a),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氣缸聯接部(40a)構造成接合到所述管路裝置(10)的壁(11)中的管鞍形接頭,并且其中,由所述管鞍形接頭形成所述容納孔(41a)。.
7.根據權利要求2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管(1,1a,1b,1c,1d),其特征在于,將導管(60)軸向地插入所述管路裝置(10)的至少一個變形補償件(20)的內周緣中,所述導管(60)軸向地跨越所述至少一個變形補償件(20)的補償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排氣管(1,1a,1b,1c,1d),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不帶補償結構的區段(30)具有預定的內直徑(31),并且其中,所述導管(60)具有外直徑(61),如此設定所述外直徑(61)的尺寸,即,所述導管(60)無間隙地徑向地支撐在所述不帶補償結構的區段(30)的內直徑(31)處。
9.根據權利要求2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管(1,1a,1b,1c,1d),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氣缸聯接部(40;40a)構造在所述管路裝置(10)的至少一個不帶補償結構的區段(30)中。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排氣管(1,1a,1b,1c,1d),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裝置(10)構造成雙壁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曼柴油機和渦輪機歐洲股份公司,未經曼柴油機和渦輪機歐洲股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5779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