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微生物載體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257513.7 | 申請日: | 2011-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029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梁青;梁蘭;韓江微;鄒慶薇;田雪;王菁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冠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C02F3/10;C02F3/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生物 載體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環(huán)保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微生物載體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背景
隨著社會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機廢棄物已構成城市污水、工業(yè)污水和徑流污水的主要污染成分,對水環(huán)境保護造成巨大的壓力。目前,有機廢棄物處理方法主要是生物法,生物法分為活性污泥法和微生物載體法。目前,污水處理廠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對有機廢棄物進行處理,但其最大的弊端是:凈化污水的同時產(chǎn)生數(shù)量驚人的剩余污泥,剩余污泥的處理費用占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的40%至60%,若處理不當便引起嚴重的二次污染,因此該方法已逐漸被其他更加環(huán)保的方法取代。
微生物載體法作為近幾年新興的有機廢棄物處理方法,可以使微生物附著在載體上,起到固定微生物、提高微生物濃度的作用,從而可以提高反應器對有機廢棄物的處理效率。常用的載體有泡沫塑料、蜂窩狀玻璃鋼、中空纖維、沙粒、碎石、焦炭、磁環(huán)等填料,但是這些載體只能在載體的表面形成生物膜、微生物種類單一、生物量相對較少、微生物環(huán)境相對單一,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常常發(fā)生微生物生長緩慢、填料易封堵、微生物附著性能差、處理效果不穩(wěn)定等問題。
杉木材組織本身具有多孔性質(zhì),是開發(fā)應用于有機廢棄物處理的微生物載體的良好材料。杉木孔系十分發(fā)達,像微血管一樣分布均勻,具有多孔性,且孔隙細小有模蓋,通過模蓋調(diào)節(jié)水分的運輸。但在將杉木材破碎為杉木片的過程中,孔隙的模蓋會因杉木片的破碎而大量關閉,導致杉木片內(nèi)水分無法運行,而杉木在自然干燥條件和干燥爐加工處理的條件下都很難完全干燥,無法排出杉木材內(nèi)部的水分,也就無法作為微生物載體。如果能找到一種方法打開杉木材的細孔的模蓋,將杉木材內(nèi)部的水分排出,那么就能得到一種多孔質(zhì)的組織體。由于開孔后的杉木材比開孔前的杉木材,在多孔質(zhì)性質(zhì)上具有前所未有的突破,以其較大的比表面積、較高的孔隙率、高載菌量等特點,作為菌床使用具有相當?shù)膬?yōu)勢。同時由于杉木切片內(nèi)部孔隙分布的特殊性,在載體表面形成好氧區(qū)、載體內(nèi)部形成厭氧區(qū),為好氧菌和厭氧菌提供共同生存的環(huán)境,有利于利用好氧菌和厭氧菌共同作用分解有機廢棄物,達到高效率的有機廢棄物凈化效果,能極大地提高有機廢棄物凈化處理的日處理量,用少量的杉木材即能進行大量的有機廢棄物凈化處理。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具有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載菌量高、多菌群共生等優(yōu)點,能夠?qū)崿F(xiàn)用更少量的杉木材處理更多的有機廢棄物,從而進一步提高凈化處理有機廢棄物的能力的微生物載體及其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公布了制備上述微生物載體的制造方法,包括:
(1)制造杉木切片;
(2)調(diào)整遠紅外線放射礦石粒徑;
(3)混合杉木切片與經(jīng)粒徑調(diào)整后的遠紅外線放射礦石;
(4)將混有遠紅外線放射礦石的杉木切片放入加熱爐中進行加熱;
(5)加熱后從杉木切片中去除遠紅外線放射礦石。
本發(fā)明所指的微生物載體是指,由杉木切片所得來的,在杉木切片中混入遠紅外線放射礦石,然后將混合有遠紅外放射礦石的杉木切片放入加熱爐內(nèi),通過加熱爐內(nèi)鑲嵌的的遠紅外線放射礦石及杉木切片中混有的遠紅外線放射礦石所發(fā)射的遠紅外線,對杉木切片進行內(nèi)外加熱后達到開孔的作用,再去除杉木切片中混有的遠紅外線放射礦石。
本發(fā)明中所涉及的微生物載體,其杉木切片的平均直徑范圍為3mm至10mm。杉木切片中混有的遠紅外放射礦石選自云母礦石、石英、麥飯石、陶瓷等,可以使用1種或2種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優(yōu)選遠紅外線放射率達到94%,放射出的紅外線的波長為10μm至100μm云母礦石。加熱爐內(nèi)鑲嵌的的遠紅外線放射礦石選自云母礦石、石英、麥飯石、陶瓷等,可以使用1種或2種或2種以上混合使用。優(yōu)選遠紅外線放射率達到94%,放射出的紅外線的波長為10μm至100μm的云母礦石。加熱爐的爐內(nèi)溫度范圍為80℃至140℃。加熱爐加熱杉木切片的時間范圍為24小時至48小時。
本發(fā)明中所指的微生物載體的制造方法是指,由杉木切片中混入遠紅外線放射礦石的混合工藝及準備好爐內(nèi)壁面鑲嵌有遠紅外線放射礦石的加熱爐,在該加熱爐中放置混合了遠紅外線放射礦石的杉木切片,通過上述爐內(nèi)壁面鑲嵌的遠紅外線放射礦石所放出的遠紅外線與上述杉木切片中混合的遠紅外線放射礦石所放出的遠紅外線,對杉木切片進行內(nèi)外加熱的加熱工藝及上述加熱后從杉木切片中去除遠紅外線放射礦石以得到微生物載體的工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冠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天津冠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5751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