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實驗室用臥式加壓浸出反應釜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57169.1 | 申請日: | 2011-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654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13 |
| 發明(設計)人: | 宋瑜;茅陸榮;劉利武;郝振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森松環境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3/04 | 分類號: | C22B3/04;C22B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張若華 |
| 地址: | 201208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實驗室 臥式 加壓 浸出 反應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濕法冶金領域,尤其涉及加壓浸出技術,具體的是一種實驗室用臥式加壓浸出反應釜。
背景技術
加壓浸出技術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工業上得到迅速的發展,現在已廣泛應用于處理硫化鎳礦、紅土鎳礦、硫化鋅礦以及含硫難處理金礦的濕法冶金工業。
由于實驗室規模的加壓浸出反應釜通常容積較小,釜內空間有限,難以實現多套攪拌裝置、換熱裝置、取樣檢測裝置及測溫裝置的集成,因此一般是采用若干獨立的立式浸出釜串聯系統,用以模擬工業生產所采用的臥式連續浸出反應釜。此法在模擬工業生產過程中整個釜內反應體系的特性方面存在較大的誤差,無法準確反映臥式加壓浸出反應釜內氣相空間和各隔室反應體系之間的相互影響等重要信息。
另一方面,現有加壓浸出工藝所采用的反應釜內,各隔室的容積通常相等,以便于控制各隔室反應體在均一的反應時間內充分反應;而當處理含硫量較高的金礦等礦料時,硫氧化時會急劇放熱,因此為避免設備局部過熱而發生危險,必須擴大第一隔室的容積。傳統的加壓浸出反應釜通常采用固定的隔室結構,不能根據不同礦料的加壓浸出工藝調整隔室空間,當金屬礦料的成分發生較大變化時,傳統結構的反應釜就不再適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實驗室用臥式加壓浸出反應釜,用以在實驗室規模上準確模擬工業生產過程中連續浸出反應釜內反應體系的特性;并實現多套攪拌裝置、換熱裝置、取樣檢測裝置及測溫裝置的集成;且可以根據不同工藝的需要擴大隔室容積。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實驗室用臥式加壓浸出反應釜,包括有釜體,釜體內部設有隔艙板組件將釜體分成多個隔室,各隔室內設有攪拌口組件,所述攪拌口組件從釜體外延伸入隔室。
進一步地,所述釜體兩端連接有平蓋封頭。
進一步地,所述隔艙板組件為可拆式隔艙板組件,包括至少二個隔艙板;所述隔艙板采用隔艙板定位裝置安裝于釜體上,隔艙板之間用隔艙板連接件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隔艙板有三個,將釜體分成四個隔室;所述隔艙板的高度按釜體內反應物的流經順序依次降低。
進一步地,位于外側的兩個所述隔艙板上設有拉環。
進一步地,所述釜體上方設有攪拌口凸緣,所述攪拌口組件包括攪拌口蓋板,所述攪拌口蓋板與所述攪拌口凸緣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攪拌口組件還包括攪拌裝置、通氣內伸管和冷卻盤管;所述攪拌裝置、通氣內伸管位于攪拌口蓋板下方;所述冷卻盤管兩端分別從攪拌口蓋板下方與設于攪拌口蓋板上的兩個冷卻水通道連接,所述兩個冷卻水通道的另一端分別連接設于攪拌口蓋板兩側的冷卻水進口和冷卻水出口。
進一步地,所述冷卻盤管兩端通過盤管螺紋連接件與冷卻水通道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攪拌口組件還包括測溫元件套管和取樣內伸管,所述測溫元件套管和取樣內伸管連接于攪拌口蓋板下方。
進一步地,所述釜體、冷卻盤管、測溫元件套管、攪拌口蓋板、盤管螺紋連接件及通氣內伸管均為鈦材制造。
本發明實驗室用臥式加壓浸出反應釜能夠在實驗室規模上實現高效的連續浸出反應,準確模擬工業生產中反應釜內反應體系的特性,還可實現多套攪拌裝置、換熱裝置、取樣檢測裝置及測溫裝置的集成和嚴格控制,并具有可調空間大小的隔室結構,以便通過簡易的實驗室操作滿足不同礦石加壓浸出工藝對反應釜結構的不同需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驗室用臥式加壓浸出反應釜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驗室用臥式加壓浸出反應釜的攪拌口組件示意圖。
圖3和圖4是本發明實驗室用臥式加壓浸出反應釜的可拆式隔艙板組件示意圖。
其中:1支座;2平蓋封頭;3釜體;4攪拌口組件;5隔艙板組件;6攪拌裝置;7冷卻盤管;8測溫元件套管;9取樣內伸管;10冷卻水進口;11冷卻水出口;12攪拌口蓋板;13盤管螺紋連接件;14攪拌口凸緣;15通氣內伸管;16隔艙板定位裝置;17隔艙板連接件;18拉環;19隔艙板;20隔艙板;21隔艙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森松環境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森松環境技術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5716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發射和接收確認信息的系統和方法
- 下一篇:票幣分揀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