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復合管焊接的包復機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56984.6 | 申請日: | 2011-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714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14 |
| 發明(設計)人: | 徐益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市友森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37/053 | 分類號: | B23K37/053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樓高潮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復合管 焊接 復機 |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包復機構,具體的涉及一種用于復合管焊接的包復機構。
背景技術
公知的,在焊接復合管時,首先需要通過一包復機構將復合管包復,現有技術中,參見圖1所示,復合管的包復是通過一對膜輪包復的,然后再由焊槍進行焊接成型。通過現有技術機構的方法,不能有效的保證復合管焊接處的真圓度,結合效果也不佳。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復合管焊接的包復機構,通過該包復機構配合完成的焊接,使得復合管真圓度及緊密結合達到標準。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復合管焊接的成型包復機構,包括一矩形框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銅四方模,所述銅四方模包括一上合金銅模、一下合金銅模、一左合金銅模和一右合金銅模,所述上合金銅模、下合金銅模、左合金銅模和右合金銅模的端部分別為第二凹弧面、第一凹弧面、第四凹弧面、第三凹弧面;所述矩形框架的上框架通過第一絲桿可伸縮的連接所述上合金銅模,所述矩形框架的下框架通過第二絲桿可伸縮的連接所述下合金銅模,所述矩形框架的左框架通過第三絲桿可伸縮的連接所述左合金銅模,所述矩形框架的右框架通過第四絲桿可伸縮的連接所述右合金銅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的通的包復機構配合完成的焊接,使得復合管真圓度及緊密結合達到標準。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包復機構。
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在用于焊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說明:1、下合金銅模,2、上合金銅模,3、右合金銅模,4、左合金銅模,5、復合管,6、焊槍,7、第四絲桿,8、第二絲桿,9、第三絲桿,10、第一絲桿,101、第一凹弧面,201、第二凹弧面,301、第三凹弧面,401、第四凹弧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一步的說明。
參見圖2所示,一種用于復合管焊接的成型包復機構,包括一矩形框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銅四方模,所述銅四方模包括一上合金銅模2、一下合金銅模1、一左合金銅模4和一右合金銅模3,所述上合金銅模2、下合金銅模1、左合金銅模4和右合金銅模3的端部分別為第二凹弧面201、第一凹弧面101、第四凹弧面401、第三凹弧面301;所述矩形框架的上框架通過第一絲桿10可伸縮的連接所述上合金銅模2,所述矩形框架的下框架通過第二絲桿8可伸縮的連接所述下合金銅模1,所述矩形框架的左框架通過第三絲桿9可伸縮的連接所述左合金銅模4,所述矩形框架的右框架通過第四絲桿7可伸縮的連接所述右合金銅模3。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參見圖3所示,復合管5進入銅四方模后,先通過第一絲桿10和第二絲桿8調整上、下合金銅模2、1,再通過第三絲桿9和第四絲桿7調整左、右合金模4、3,直至將銅四方模有效的將復合管5包復,然后通過焊槍6進行焊接。
上述實施例只是為了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是在于讓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是根據本發明內容的實質所作出的等效的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市友森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昆山市友森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5698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運動單元的電磁力反向補償系統
- 下一篇:氣液分離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