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空間晝夜溫差發電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56524.3 | 申請日: | 2011-09-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070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04 |
| 發明(設計)人: | 徐進良;李子衿;徐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北電力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N11/00 | 分類號: | H02N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朱琨 |
| 地址: | 102206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空間 晝夜 溫差 發電 裝置 方法 | ||
1.空間晝夜溫差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它由蓄熱系統、發電系統和蓄冷系統構成,蓄熱系統通過蓄熱器(3)連接發電系統,發電系統通過蓄冷器(5)連接蓄冷系統。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間晝夜溫差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熱系統的結構如下,聚能器(1)和集熱器(2)裝配在一起,集熱器(2)、蓄熱器(3)、第三閥(11)和第三泵(12)通過管件(14)裝配在一起;
所述發電系統利用膨脹機(16)發電時,其結構如下:蓄熱器(3)、膨脹機(16)、蓄冷器(5)、第二閥(9)和第二泵(10)通過管件(14)裝配在一起,膨脹機(16)與發電機(15)裝配在一起,發電機(15)通過導線(4)連接負載(13);
所述發電系統利用熱電材料(17)發電時,其結構如下:蓄熱器(3)、熱電材料(17)和蓄冷器(5)裝配在一起;熱電材料(17)、負載(13)和逆變器(18)通過導線(4)連接;
所述蓄冷系統的結構如下:輻射器(6)、第一閥(7)、第一泵(8)和蓄冷器(5)通過管件(14)裝配在一起。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間晝夜溫差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熱器(3)由換熱器和蓄熱器儲能材料組成,換熱器的類型為管殼式、肋板式、針翅管式或翅片管式;蓄熱器儲能材料為相變儲能材料、化學儲能材料或固體儲能材料,蓄熱材料的蓄熱溫度為集熱器(2)受到太陽輻射時的溫度,在蓄熱器(3)吸放熱過程中,蓄熱溫度保持不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間晝夜溫差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器(5)由換熱器和蓄冷器儲能材料組成,換熱器的類型為管殼式、肋板式、針翅管式或翅片管式;蓄冷器儲能材料為相變材料或磁性蓄冷材料,蓄冷材料的蓄冷溫度在-150℃到-270℃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間晝夜溫差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熱器(2)的向光面無保溫材料,而集熱器(2)其余的表面均被保溫材料包裹,蓄熱器(3)、蓄冷器(5)、第一閥(7)、第一泵(8)、第二閥(9)、第二泵(10)、第三閥(11)、第三泵(12)、膨脹機(16)、熱電材料(17)和管件(14)均被保溫材料包裹。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間晝夜溫差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器(1)的類型為槽式、碟式或塔式。
7.空間晝夜溫差發電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為以下步驟:
1)在大氣外層空間或月球表面安裝空間晝夜溫差發電裝置;
2)當有光照時,蓄熱系統開始工作,第三閥(11)和第三泵(12)開啟,蓄冷系統停止工作,第一閥(7)和第一泵(8)關閉,聚能器(1)將陽光聚焦到集熱器(2)表面,集熱器(2)中工質吸熱,將能量儲存到蓄熱器(3)中;蓄熱器(3)同時吸收和釋放熱量,蓄冷器(5)僅吸收熱量,發電系統分為以下兩種情況進行發電:
當采用膨脹機(16)發電時,第二閥(9)和第二泵(10)開啟,工質從蓄熱器(3)中吸熱,在膨脹機(16)中做功,帶動發電機(15)發電,發電后的工質向蓄冷器(5)放熱冷凝,再經第二泵(10)壓縮后進入蓄熱器(3)完成發電;
當采用熱電材料(17)進行發電時,熱電材料(17)兩端的溫差使熱電材料內部載流子運動,形成電動勢,產生直流電,然后經逆變器(18)變換為負載(13)所需要的電壓;
3)當無光照時,蓄熱系統停止工作,第三閥(11)和第三泵(12)關閉,蓄冷系統開始工作,第一閥(7)和第一泵(8)開啟,蓄冷器(5)中的熱量通過管件(14)傳遞給輻射器(6),輻射器(6)通過向周圍空間輻射熱量進行散熱,直到蓄熱器(3)的溫度與周圍空間一致,冷能被儲存在蓄冷器(5)中;蓄熱器(3)僅釋放熱量,蓄冷器(5)同時吸收和釋放熱量,發電系統的發電過程與步驟2)相同。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間晝夜溫差發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器(1)的類型不同時,集熱器(2)溫度不同,根據集熱器(2)的溫度來選擇對應的蓄熱器(3)。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間晝夜溫差發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電系統采用郎肯循環發電,或采用其他動力循環發電,或利用熱電材料(17)進行發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北電力大學,未經華北電力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56524.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無線傳感器網絡定位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視頻比分的檢測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