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氧化高結合氧硫混合銅礦就地聯合泡浸節能型選礦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56255.0 | 申請日: | 2011-09-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046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04 |
| 發明(設計)人: | 董興國;李連鑫;呂富洲;彭遠倫;劉嘉荔;白勇;吳潔;姚云武;楊蘭芳;楊春霞;陳曉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楚雄礦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3/02 | 分類號: | C22B3/02;C22B3/04;C22B3/26;C22B15/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專利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企業) 53116 | 代理人: | 姜開俠;姬介南 |
| 地址: | 675000 云南省楚***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氧化 結合 混合 銅礦 就地 聯合 節能型 選礦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選礦工藝與設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合于高氧化高結合氧硫混合銅礦就地聯合泡浸節能型選礦系統。
背景技術
礦產屬于不可再生資源,過度開采導致優質資源逐漸枯竭,開采難度越來越大。不僅礦石的品位下降,而選礦難度加大。尤其高氧化、高結合、高鈣高鎂的氧硫混合礦屬于難選混合礦,這類礦的氧化率均高于40%(一般在40%~50%),結合率均高于20%(一般在20%~25%),其選礦技術屬于世界性技術難題。現有選礦技術用得最多的是浮選和濕法浸選,浮選工藝對于氧化率低于30%的硫化礦可以取得很好的回收率,一般都可達到80%以上的選礦經濟技術指標;而濕法浸出工藝主要針對氧化率高于50%的氧化礦,氧化礦的浸出率也能達到75%以上,但對于礦料中的結合礦部分,至今沒有有效的方法可以選出,屬于選礦行業的難題。不僅如此,現有技術為了提高金屬銅的收率需要把礦石粉碎成細粉(85%-200目),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現有技術對于大批量氧化銅礦的選礦方法是堆浸,但是堆浸生產周期一般都在一年以上,板結較嚴重,影響浸出率和堆浸的正常進行,也影響生產效益。因此,開發一種工藝簡便,金屬回收率高,尤其適合于高氧化高結合氧硫混合銅礦就地聯合泡浸節能型選礦方法和系統是非常必要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工藝流程簡便,能夠實現就地泡浸,并能使各工序之間形成物料或介質的無動力自流傳遞,縮短生產周期,適合于高氧化高結合氧硫混合銅礦就地聯合泡浸節能型選礦系統。?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細料倉、粗料倉、浸取劑罐、萃余液罐、高位泡浸池、低位泡浸池、攪拌閃浸桶,所述的細料倉、粗料倉、浸取劑罐、萃余液罐處于系統高位;所述的細料倉、粗料倉、浸取劑罐下方依次自上而下梯級設置攪拌閃浸桶、高位泡浸池、低位泡浸池和萃取裝置;所述的浸取劑罐通過泡浸浸取劑管、閃浸浸取劑管連接高位泡浸池、低位泡浸池和攪拌閃浸桶;所述的低位泡浸池下部設置浸出液槽,浸出液槽通過耐酸泵、浸出液回流管連接高位泡浸池,所述的高位泡浸池通過高位浸出液管連接萃取裝置,所述的低位泡浸池通過低位浸出液管連接萃取裝置,所述的攪拌閃浸桶通過閃浸浸出液管連接萃取裝置。
本發明采取自流模式工藝布局,使攪拌閃浸、動態泡浸工藝實現有機結合,達到了節能條件下,縮短生產周期,提高高氧化、高結合氧硫混合礦金屬回收率的目的。可使常規堆浸一年的生產周期縮短為數十小時,實現了連續生產和機械化作業,綜合降低能耗和生產成本,為高氧化、高結合氧硫混合礦的選礦提供一種高效節能的聯合工藝和系統。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關系示意圖;
圖2為泡浸池之集液槽結構關系俯視圖;
圖3為圖2之A—A向視圖;
圖4為圖2之B—B向視圖;
圖5為集液槽底縱向結構關系圖;
圖中:1-細料倉,2-粗料倉,3-浸取劑罐,4-萃余液罐,5-高位泡浸池,6-低位泡浸池,7-浸出液槽,8-攪拌閃浸桶,9-高位浸出液管,10-低位浸出液管,11-泡浸浸取劑管,12-閃浸浸取劑管,13-浸出液回流管,14-閃浸浸出液管,15-萃取裝置,16-閥門,17-細料導管,18-集液槽,181-匯集溝,182-導流溝,183-土工布層,184-細粒墊層,185-粗粒墊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加以說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對本發明加以限制,依據本發明的教導所作得任何變更或替換,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細料倉1、粗料倉2、浸取劑罐3、萃余液罐4、高位泡浸池5、低位泡浸池6、攪拌閃浸桶8,所述的細料倉1、粗料倉2、浸取劑罐3、萃余液罐4處于系統高位;所述的細料倉1、粗料倉2、浸取劑罐3下方依次自上而下梯級設置攪拌閃浸桶8、高位泡浸池5、低位泡浸池6和萃取裝置15;所述的浸取劑罐3通過泡浸浸取劑管11、閃浸浸取劑管12連接高位泡浸池5、低位泡浸池6和攪拌閃浸桶8;所述的低位泡浸池6下部設置浸出液槽7,浸出液槽7通過耐酸泵、浸出液回流管13連接高位泡浸池5,所述的高位泡浸池5通過高位浸出液管9連接萃取裝置15,所述的低位泡浸池6通過低位浸出液管10連接萃取裝置15,所述的攪拌閃浸桶8通過閃浸浸出液管14連接萃取裝置15。
所述的高位泡浸池5與低位泡浸池6之間落差坡度i≥3%。
所述的浸取劑罐3與攪拌閃浸桶8之間的閃浸浸取劑管12的自流坡度i≥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楚雄礦冶有限公司,未經云南楚雄礦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5625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