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油淬氣冷真空爐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254850.0 | 申請日: | 2011-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217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18 |
| 發(fā)明(設計)人: | 鄭鐵克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倉市華瑞真空爐業(y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1D1/62 | 分類號: | C21D1/62;C21D9/00;C21D1/773;C21D1/58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chuàng)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孫仿衛(wèi);汪青 |
| 地址: | 215416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冷 真空爐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油淬氣冷真空爐。
背景技術
油淬氣冷真空爐主要用于合金鋼、合金結構鋼、工模具鋼、彈簧鋼、軸承鋼、不銹鋼、精密合金鋼等材料的光亮淬火及磁性材料的燒結、光亮退火和真空釬焊。目前,油淬氣冷真空爐一般包括爐體、工件的行走機構、真空系統(tǒng)、冷卻系統(tǒng)、電控系統(tǒng)、油淬加工系統(tǒng),因此,在油淬加工系統(tǒng)作用下,將油的溫度加工的很高,才能起到油淬的效果,然而長期的加工,油的溫度越來越高,高于所需求的溫度時,則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同時生產成本也比較高。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油淬氣冷真空爐。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油淬氣冷真空爐,該油淬氣冷真空爐包括爐體、工件的行走機構、真空系統(tǒng)、冷卻系統(tǒng)、電控系統(tǒng)、油淬加工系統(tǒng),所述的油淬氣冷真空爐還包括用于油淬氣冷真空爐的油循環(huán)裝置,其中油循環(huán)裝置包括設置爐體側壁出油口與進油口、與出油口連接的油泵以及兩端分別與油泵和進油口連接的控溫器,出油口、油泵、控溫器、進油口之間由油管連接,控溫器設有溫度檢測裝置和自動加溫或冷卻裝置。
根據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實施:控溫器的溫度控制在65~100℃。
優(yōu)選地,出油口設置在爐體側壁的最下端。
優(yōu)選地,進油口設置在爐體側壁上且高于工件所處的位置。
由于以上技術方案的實施,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yōu)點:
本發(fā)明采用控溫器,將油泵抽出的油進行檢測和調節(jié),降低了油的損耗,同時將調節(jié)后的油輸送至爐體內,繼續(xù)使用,實現(xiàn)了油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約成本,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根據本發(fā)明油淬氣冷真空爐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爐體;10、出油口;11、進油口;2、冷卻系統(tǒng);3、油淬加工系統(tǒng);4、油泵;5、控溫器;6、油管;7、工件。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按照本實施例的油淬氣冷真空爐,該油淬氣冷真空爐包括爐體1、工件的行走機構(圖中未顯示)、真空系統(tǒng)(圖中未顯示)、冷卻系統(tǒng)2、電控系統(tǒng)(圖中未顯示)、油淬加工系統(tǒng)3以及用于油淬氣冷真空爐的油循環(huán)裝置,其中油循環(huán)裝置包括設置爐體1側壁出油口10與進油口11、與出油口10連接的油泵4以及兩端分別與油泵4和進油口11連接的控溫器5,出油口10、油泵4、控溫器5、進油口11之間由油管6連接,控溫器5設有溫度檢測裝置和自動加溫或冷卻裝置。
上述的油淬氣冷真空爐中,控溫器5的溫度控制在65~100℃,降低由于高溫所導致的油資源的損耗,同時出油口10設置在爐體1側壁的最下端,更均勻的將油通過油泵4抽出,經過控溫器5的加溫或冷卻后,從進油口11流入爐體1的油腔內,此時的進油口11設置在爐體1側壁上且高于工件7所處的位置,比較方便的從爐體1的側壁流入爐體1的油腔內,進行油的循環(huán)使用。
以上對本發(fā)明做了詳盡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領域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fā)明的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倉市華瑞真空爐業(yè)有限公司,未經太倉市華瑞真空爐業(y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5485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