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防止胎圈轉位的有內胎工程機械輪胎的胎圈結構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253495.5 | 申請日: | 2011-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077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農德珠;周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橡集團曙光橡膠工業(yè)研究設計院 |
| 主分類號: | B60C15/024 | 分類號: | B60C15/024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華杰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盧玉恒 |
| 地址: | 541004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止 胎圈轉位 內胎 工程機械 輪胎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輪胎,具體是防止胎圈轉位的有內胎工程機械輪胎的胎圈結構。
背景技術
工程機械輪胎的氣壓比較低,超載比較嚴重,輪胎變形較大,而且此類輪胎通常都是在礦山或者其它工地現(xiàn)場使用,路況復雜惡劣,巖石等尖硬物多、溝坎多、坡路多等路況使輪胎正常工作時需承受巨大的扭矩,如果輪胎與輪輞配合不好,往往導致輪胎與輪輞之間發(fā)生轉位而出現(xiàn)磨子口、子口爆以及胎圈部胎里斷裂等輪胎早期損壞。
以前許多輪胎廠家為了使工程機械輪胎在傳遞強大牽引力的同時不致于產生輪胎轉位,往往采用大過盈配合的方式,借助胎圈底部與輪輞之間的大壓縮模量產生的強大摩擦力來傳遞動力并抑制輪胎轉位。但這種方式會帶來以下幾方面的不利影響:1)造成鋼絲圈強力過盈損失,為保證胎圈強力增加鋼絲數(shù)量導致成本提高;2)由于胎圈底部巨大摩擦力阻礙作用,胎圈外部與輪輞的接觸壓力減少從而使該部位的摩擦力也隨之變小,部分抵消總摩擦力;3)大過盈配合極大的影響輪胎裝卸的方便性和裝卸工作效率。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安裝在5°輪輞上,裝卸方便,并可有效防止胎圈轉位的有內胎的工程機械輪胎的胎圈結構,本結構可有效抑制輪胎在高負荷下行駛時,胎圈沖向輪胎橫向外側的變形和相對輪輞的周向轉動位移,避免胎圈部位與輪輞凸緣、底部等接觸部位發(fā)生磨損而導致早期胎圈損壞。
實現(xiàn)本發(fā)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本輪胎胎圈結構胎圈底部直徑Dr比輪輞標定直徑D要小,保證輪胎和輪輞間有適度的緊密配合,使各部位接觸壓力合理、均勻。胎圈底部角度比與輪輞接觸表面角度5°要小,主要是方便輪胎一側胎圈容易放入輪輞,拆卸下的輪輞輪緣和胎圈座的一側壓入另一側胎圈,一起完成輪胎與輪輞的安裝。
所述的胎圈底部直徑Dr比輪輞標定直徑D小1mm;
所述的胎圈底部角度比與輪輞接觸表面角度5°小1°。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采用此發(fā)明的胎圈底部結構設計,可以不用改變胎圈內部形狀和輪胎外部額外增加增強件。主要通過胎圈部和輪輞的合理配合,可有效抑制輪胎高負荷下行駛時,胎圈部向輪胎橫向外側的變形和相對輪輞的周向轉動位移,避免胎圈部位與輪輞凸緣、底部等接觸部位發(fā)生磨損而導致早期胎圈損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胎圈結構示意圖。
圖中:1.胎圈底部??2.輪輞??3.胎圈底部直徑Dr??4.輪輞標定直徑D。
具體實施方式
輪胎設計時,胎圈底部直徑Dr3比輪輞標定直徑D4要小,D-Dr為1mm。胎圈底面角度比與輪輞接觸表面角度5°要小,取值為4°。
此種充氣輪胎可裝配于24in以上的標準輪輞,具有對稱胎圈部位的胎體。能保證輪胎和輪輞間有適度的緊密配合,使各部位接觸壓力合理、均勻。胎圈底部角度比與輪輞接觸表面角度5°要小,主要是方便輪胎一側胎圈容易放入輪輞,拆卸下的輪輞輪緣和胎圈座的一側壓入另一側胎圈,一起完成輪胎與輪輞的安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橡集團曙光橡膠工業(yè)研究設計院,未經中橡集團曙光橡膠工業(yè)研究設計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5349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POY油劑輸送系統(tǒng)
- 下一篇:液壓鋼管制頭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