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功能性纖維、制造方法及由該功能性纖維編織的織物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49793.7 | 申請日: | 2011-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337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鑫;姜峰;李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D06M23/00 | 分類號: | D06M23/00;D06M23/08;D03D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吳貴明;余剛 |
| 地址: | 10002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功能 纖維 制造 方法 編織 織物 | ||
1.一種功能性纖維,包括纖維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纖維進一步包括:
通孔,沿軸向設置在所述纖維本體內并在其表面形成開口,開口寬度為D1;
功能性物質,具有直徑D90并填充在所述通孔中;
其中,所述開口寬度D1小于所述直徑D9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本體由熱塑性聚合物制成,所述熱塑性聚合物選自聚酯、聚丙烯、聚酰胺、聚氨酯、聚乳酸、聚苯硫醚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多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性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物質具有分子、微膠囊或顆粒狀,選自由具有產生負氧離子、抗紫外線輻射、激發遠紅外線、抗靜電、抗菌、抗病毒、除臭、消除甲醛、消除有機污染物、脫色、消除NOx及SOx功能的金屬、非金屬、無機鹽、無機復合鹽、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氧化物、復合金屬氧化物、復合半導體氧化物、有機物、高分子聚合物組成的組中一種或多種化合物。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是通過制備容器功能纖維的噴絲板(10)制成,所述噴絲板(10)上設置有噴絲孔道(20),所述噴絲孔道(20)的噴絲端的端壁上形成有噴絲孔(22),其特征在于,所述噴絲孔(22)由一個或多個噴絲微孔(221)組成,所述噴絲微孔(221)是由一條或多條噴絲微孔段(222)圍成的環形,所述噴絲微孔段(222)的末端之間至少形成一個用于形成容器功能纖維軸向表面開口的第一缺口(d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功能性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噴絲微孔(221)為多個,成一行、兩行或環形排列,且所述第一缺口(d1)在每個所述噴絲微孔(221)中的位置設置為朝向由該多個噴絲微孔(221)形成的幾何圖形的外側。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功能性纖維,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纖維為長絲或短纖。
7.一種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功能性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功能性纖維的纖維本體上沿軸向設置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纖維本體的表面形成寬度為D2的開口;
將具有直徑D90的功能性物質填充到所述通孔中,所述直徑D90小于所述開口寬度D2;以及
拉伸和/或扭轉所述纖維本體,使得所述開口寬度由D2縮小為D1。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寬度D2為0.05~10μm,所述寬度D1為0.01~5μm。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油或上助劑工藝將所述功能性物質填充到所述通孔中。
10.一種織物,其特征在于,由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功能性纖維編織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49793.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