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起重機出軌復位方法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247604.2 | 申請日: | 2011-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439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08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功乙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一鋼機電有限公司;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K5/06 | 分類號: | B61K5/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開祺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 地址: | 200431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起重機 出軌 復位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復位方法,特別涉及一種起重機出軌復位方法。
背景技術
車輪出軌泛指車輪離開軌面情形,如起重機卡在步進鏈中間,動彈不了,產(chǎn)線上出料受梗,如魚刺咽喉之感。事故發(fā)生伴之而來隨時有停產(chǎn)可能。擺在面前最有效辦法是用汽車吊就位,這也是原有技術經(jīng)常采用的。但是操作通道狹小,汽車吊派不上用場。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起重機出軌復位方法,解決車輪趴出軌外,適用于無緣車輪與有緣車輪趴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起重機出軌復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用一第一千斤頂將出軌起重機大梁托到高于軌道平面處,并將一墊頭置于出軌起重機大梁端梁底部,以抬高端梁,使出軌起重機車輪離開出軌處并高于軌道軌面,便利移位創(chuàng)造條件;
2)在軌道一側設置與軌道等高的墊塊,墊塊及軌道上鋪設鐵板,鐵板寬度大于軌道寬度,形成一個移位平臺;
3)在鐵板上放圓棒,放下出軌起重機大梁端梁底部的第一千斤頂,出軌起重機車輪落在圓棒上,將先前的面接觸改為線接觸;
4)按上述相同方式實施出軌起重機的另一側車輪;
5)將與出軌起重機鄰跨的第二起重機開至與出軌起重機平行處,以實施出軌起重機移位;
6)將一根支撐件一端頂靠于第二起重機端梁處,并將第二千斤頂設置于該支撐件頭部,第二千斤頂?shù)念^部頂靠出軌起重機端梁,第二千斤頂施力迫使出軌起重機車輪漸進入軌道;
7)再次啟動第一千斤頂頂起出軌起重機端梁,抽掉鐵板,挪開墊頭,出軌起重機車輪復位。
進一步,所述的支撐件為厚壁管或連接桿。
又,頂推復位前對鐵板與車輪接觸面涂抹潤滑脂。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通過簡單的工具---千斤頂、墊頭、鐵板、圓棒等,就可以使出軌起重機車輪一次復位成功,操作簡單,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圖4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復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4,本發(fā)明的起重機出軌復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用第一千斤頂1將出軌起重機10大梁托到高于軌道20平面處,并將一墊頭2置于出軌起重機10大梁端梁底部,以抬高端梁,使出軌起重機車輪101離開出軌處并高于軌道20軌面,便利移位創(chuàng)造條件;
2)在軌道20一側設置與軌道等高的墊塊3,墊塊3及軌道20上鋪設鐵板4,鐵板4寬度大于軌道20寬度,形成一個移位平臺;
3)在鐵板4上放圓棒5,放下出軌起重機10大梁端梁底部的第一千斤頂1,出軌起重機10車輪101落在圓棒5與鐵板4上,將先前的面接觸改為線接觸;
4)按上述相同方式實施出軌起重機的另一側車輪;
5)將與出軌起重機10鄰跨的第二起重機30開至與出軌起重機10平行處,以實施出軌起重機移位;第二起重機30的總重量大于出軌起重機重量;
6)將一根支撐件6一端頂靠于第二起重機30端梁處,并將第二千斤頂1’設置于該支撐件6頭部,第二千斤頂1’的頭部頂靠出軌起重機10端梁,第二千斤頂1’施力迫使出軌起重機10車輪漸進入軌道20;
7)再次啟動第一千斤頂1頂起出軌起重機10端梁,抽掉鐵板4,挪開墊頭2,出軌起重機10車輪復位。
進一步,所述的支撐件為厚壁管或連接桿。頂推復位前對鐵板與車輪接觸面涂抹潤滑脂。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只采用了少量、簡單的工具---千斤頂、墊頭、鐵板、圓棒等,就可以使出軌起重機車輪一次復位成功,操作簡單,效率高。特別是在施工現(xiàn)場緊急處置突發(fā)事故時特別有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一鋼機電有限公司;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上海一鋼機電有限公司;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4760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熱塑性動態(tài)硫化橡膠制備方法
- 下一篇:底座立柱、底座及平板電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