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黃酮衍生物的用途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47419.3 | 申請日: | 2008-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937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28 |
| 發明(設計)人: | 崔承彬;李長偉;蔡兵;韓冰;李明明;范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1K31/7048 | 分類號: | A61K31/7048;A61P39/00;A23L1/3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程泳 |
| 地址: | 100850***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黃酮 衍生物 用途 | ||
本申請是基于申請號為200810211765.4,申請日為2008年9月24日,發明名稱為“黃酮與黃烷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及其用途”的中國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藥用植物南酸棗所含黃酮與黃烷衍生物的制備方法,以及這些化合物用于制備抗缺氧藥物、抗缺氧保健品等功能性食品的用途。
背景技術:
氧在人的生命活動中是不可或缺的,在體內組織和細胞的能量代謝中氧分子發揮著重要作用。多種因素可導致人體組織和細胞的供氧不足,如某些疾病或身處特殊低氧環境(如高原)等,而缺氧又反過來可造成細胞、組織損傷乃至各種嚴重疾病,如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并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免疫機能低下等。嚴重缺氧往往還成為許多相關危重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抗缺氧劑的研究與開發受到關注。
南酸棗Choerospondias?axillaries(Roxb.)Burtt.et?Hill.為漆樹科南酸棗屬植物,其樹皮和果實入藥(江蘇新醫學院編,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397-398頁和第1564頁),干燥果實已作為中藥“廣棗”收入我國2005年版藥典(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年,第29-30頁)。南酸棗的化學成分有些已有報道,其粗提物、總黃酮或某些單體化合物的抗菌、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腫瘤等活性也有報道(李長偉等;南酸棗的研究進展:解放軍藥學學報,2008年第24卷第3期,第231-234頁)。此外,南酸棗果實總黃酮的缺氧保護作用也曾有文獻記載(李增晞等;廣棗總黃酮對動物耐缺氧和急性心肌缺血的保護作用:中草藥,1984年第15卷第6期,第25-27頁),但并未闡明其中抗缺氧活性成分。本發明涉及的從南酸棗中分離制備的黃酮及黃烷類化合物的抗缺氧活性及其用途至今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具有抗缺氧活性的黃酮與黃烷衍生物的制備方法,以及這些化合物作為抗缺氧劑的用途。
本發明人發現藥用植物南酸棗的含水醇浸膏、含水醇浸膏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柱層析組分等具有很好的抗缺氧活性,并從中首次分離得到了具有抗缺氧活性的柚皮素-4′-O-(6″-O-沒食子酰基-β-D-葡萄吡喃糖)苷(式I化合物,以下又稱作化合物I)、槲皮素-7-O-β-D-葡萄吡喃糖苷(式II化合物,以下又稱作化合物II)、3′-O-沒食子酰基花青素B-3(式III化合物,以下又稱作化合物III)、(+)-兒茶素(6′-8)(+)-兒茶素(式IV化合物,以下又稱作化合物IV)、dihydrodicatechin?A(式V化合物,以下又稱作化合物V)、gambiriin?A3(式VI化合物,以下又稱作化合物VI)、gambiriin?A1(式VII化合物,以下又稱作化合物VII)等七個黃酮與黃烷衍生物,其中化合物I為新化合物。
本發明化合物I、II、III、IV、V、VI、VII可通過所含酚羥基等酸性基團與堿金屬或堿土金屬形成鹽,或銨鹽,也可以與鎂、鈣、鐵等多價金屬離子形成絡合物或螯合物。
因此,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涉及二氫黃酮類化合物I(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絡合物或螯合物及其用于制備抗缺氧藥物、抗缺氧保健品等功能性食品中的用途。
本發明的第二個方面涉及上述黃酮類化合物II(式II化合物)和黃烷衍生物類化合物III(式III化合物)、IV(式IV化合物)、V(式V化合物)、VI(式VI化合物)、VII(式VI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絡合物或螯合物用于制備抗缺氧藥物、抗缺氧保健品等功能性食品中的用途。
本發明的第三個方面涉及上述二氫黃酮類化合物I(式I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II(式II化合物)、黃烷衍生物類化合物III(式III化合物)、IV(式IV化合物)、V(式V化合物)、VI(式VI化合物)和VII(式VI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絡合物或螯合物類的制備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醇或含水醇對植物原料如南酸棗進行提取,再經過分離純化得到目標化合物。
本發明進一步的方面涉及化合物I(式I化合物)。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方面涉及抗缺氧藥物組合物,其包含一種或多種上述化合物I、II、III、IV、V、VI、VII,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絡合物或螯合物,以及一種或多種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或賦形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4741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