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體富營養化消減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47378.8 | 申請日: | 2011-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671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3-07 |
| 發明(設計)人: | 何培民;杜霞;孫鵬濤;饒濤;霍元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萬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30 | 代理人: | 侯佳猷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體 富營養化 消減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質凈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生動植物共同作用進行水質調節凈化處理的技術。?
背景技術
河流系統功能健康的惡化主要表現為水中的養分、水的化學性質、水文特性和河流生態系統動力學特性等的改變,以及因此產生的對原水生生態系統和原物種的巨大壓力。人類對河流的治理經歷了從單純防洪到多功能開發利用的過程,使得河流可以同時發揮多種功能,從而能夠更好地滿足人類發展的需求。河流污染是人類對河流不當利用和控制的主要負面后果之一,河流污染治理需要有效控制污染源的污染排放量,并將排污量控制在河流承載力之內。?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對河流生態系統進行綜合修復成為一種先進的治河理的自然狀況。河流生態修復有多種方法,生態系統修復是使受損河流恢復其功能健康的根本途徑。對于點源污染,目前采用的技術包括物理化學方法、生物方法及其相關組合的方法,常見的方法如絮凝沉淀、生物絮凝吸附、生物氧化、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固定化微生物一曝氣生物濾池方法等。?
目前,利用動植物結合治理河道的方法還比較少,多數在水產養殖時忽略了水質凈化的一面。有些方法,利用大型浮游動物如鰱鳙魚,牧食水中浮游植物來減少水體中的藻類,由于大型藻類成活率低下,因此只能濾去大型的藻體,而水體中小型藻體迅速生長,葉綠素濃度較高,所以這種方法效率不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狐尾藻、伊樂藻和三角帆蚌聯合控制富營養化水中藻類、消減富營養化物質的水生動植物聯合消減水中富營養物質方法,本方法操作簡單,作用持久,不存在二次污染。?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水體富營養化消減方法,包括,在富營養化水體中放養沉水植物和濾食性淡水雙殼類軟體動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沉水植物選自狐尾藻屬、伊樂藻屬、金魚藻屬、輪葉黑藻屬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所述的濾食性淡水雙殼類軟體動物為三角帆蚌。?
優選地,所述的沉水植物選自狐尾藻或/和伊樂藻。?
優選地,富營養化水體中三角帆蚌的密度為2-4個/平方米,三角帆蚌為35g~55g/個,狐尾藻為250g~300g/平方米,伊樂藻為150g~200g/平方米。?
優選地,所述三角帆蚌采用吊養或/和底養,吊養的三角帆蚌距水高20-100cm。?
優選地,所述狐尾藻/或伊樂藻綁在可降解網中,根據水的透明度調節高度。?
本發明的優點和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與現有的一些浮床技術相比,不僅能利用沉水植物的根吸收氮磷,而且可利用沉水植物的葉子吸收水中富營養化物質,且提高水中的溶氧率;?
2.本發明操作簡單,成本較低,不存在二次污染,并且能與水產養殖相結合,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3.本發明克服鰱鳙魚只能濾除大型浮游藻類的缺點,利用貝類連續不斷的消除小型浮游藻類,減少水中葉綠素含量。?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本發明的原理在于三角帆蚌能較好的濾去水中的浮游藻類,沉水植物能夠吸收水中的富營養化物質,這樣共同作用可以抑制藻華藻的爆發,又能降?低富營養化元素的含量。?
實施例1?
在富營養化水體中同時放養狐尾藻與三角帆蚌,三角帆蚌投放密度為幼蚌2個/m2,幼蚌平均每只重50g左右,狐尾藻250g/m2。定期檢查水上是否漂浮狐尾藻,如遇漂浮將其打撈,檢查三角帆蚌是否死亡,死亡后將其換上新的蚌體。定期檢查水中浮游藻體的數量,如果數量增加則加大三角帆蚌的養殖密度。然后定期檢查維護。利用上海市臨港新城里塘河未治理河段河水進行狐尾藻和三角帆蚌的試驗可以看出,加入三角帆蚌的水中總磷降低很快,試驗7天后,總磷含量由原來的0.6380mg/L降低到0.2mg/L左右,總氮,尤其是硝氮降低也很快。?
實施案例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海洋大學,未經上海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4737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彎管橡膠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防水芯片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