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提供可調式補光的電子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47200.3 | 申請日: | 2011-08-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553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06 |
| 發明(設計)人: | 石維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3B15/03 | 分類號: | G03B15/03;H05B37/02;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功勛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北市***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提供 調式 電子 裝置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提供可調式補光的電子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同時利用多種發光二極管組件來提供可調式補光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發展,智能型手機、個人數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筆記本電腦或平板計算機等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不論各類型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主要功能為何,其多半提供拍攝相片和視頻短片的攝像功能,因此也常被當成數碼相機/攝影機來使用。
在攝影或照相的過程中,若是周圍環境的自然光亮度不足,則需利用輔助的人造光源來改善影像效果。具備攝像功能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中,氙氣閃光燈(xenon?flash?lamp)和白光發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diode,LED)補光燈為最常見的輔助人造光源。氙氣閃光燈能提供高光度的線光源,其色溫接近約在5500°K~6000°K的自然光,因此廣泛地應用在專用數碼相機上。然而,氙氣閃光燈成本較高,其充電閃光所需的高耗電量也會大幅縮短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待機時間。
相比之下,白光發光二極管補光燈有制造容易、壽命長、高光電轉換效能和低耗電等優點,因此特別適合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在現有技術中,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白光發光二極管補光燈是采用低光波長設計,由藍光發光二極管組件搭配黃色熒光粉以混光方式提供白色光源,因此在紅色和綠色方面的表現較弱。在進行補光拍照或攝影時,目標物容易偏白,影響整體畫面色彩表現。另一方面,現有技術中的白光發光二極管補光燈僅能提供固定色溫的人造光源,并無法讓用戶依其喜好來自行調整補光燈的色溫。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供可調式補光的電子裝置。
本發明的提供可調式補光的電子裝置,其包含:
一攝像模塊,用來拍攝影像;
一多色溫補光燈,用來在該攝像模塊運行時提供光線,其包含一第一光源,用來提供波長在一第一預定范圍內的光線;以及一第二光源,用來提供波長在一第二預定范圍內的光線;
一多信道驅動電路,用來依據一控制信號以產生該第一光源的一第一驅動電流和該第二光源的一第二驅動電流;
一控制器,用來依據一用戶指令所對應的一補光模式來產生該控制信號;以及
一用戶接口,用來接收該用戶指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勢在于:
本發明中的電子裝置能在攝像模式下提供可調式多色溫補光功能,讓用戶依其喜好來自行調整補光燈的色溫,因此在不同環境下拍攝到的畫面都能達到用戶想要的效果。另一方面,本發明中電子裝置的多色溫補光燈采用紅光LED組件、藍光LED組件和綠光LED組件,能量消耗較小,且具備持續發光的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一種具可調式補光攝像功能的電子裝置的功能方塊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3A和圖3B為選取自定義模式后本發明電子裝置顯示高級菜單方式的示意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10電源供應
20攝像模塊
22紅光模塊
24綠光模塊
26藍光模塊
30多色溫補光燈
40驅動電路
42屏幕
44輸入裝置
50控制器
60儲存單元
70用戶接口
90機殼
100電子裝置
R紅光LED組件
G綠光LED組件
B藍光LED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發明中一種具可調式補光攝像功能的電子裝置100的功能方塊圖。電子裝置100包含一電源供應10、一攝像模塊20、一多色溫補光燈30、一驅動電路40、一控制器50、一儲存單元60,以及一用戶接口70。
電源供應10可為內建電池、內裝電池,或由外部市電來提供,用來供給電子裝置100內各組件運行時所需的電壓。
攝像模塊20可包含鏡頭、CCD/CMOS感光組件、內存和處理器等組件,當電子裝置100進入攝像模式后可用來拍攝相片或視頻短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宏碁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宏碁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4720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