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兩棲車輛的可旋轉進氣管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43582.2 | 申請日: | 2011-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528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2-15 |
| 發明(設計)人: | 丁秀娟;肖雪蓮;于廣春;孫陽;王兆順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02M35/104 | 分類號: | F02M35/104;F02M35/04;C11D1/83;C23G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國文 |
| 地址: | 100072***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兩棲 車輛 旋轉 氣管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陸兩棲車輛發動機進氣結構的設計,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兩棲車輛的可旋轉進氣管裝置。
背景技術:
對于動力室前置的水陸兩棲車輛,即動力室位于車輛前部,由于受整車布置的限制,發動機空氣供給系(主要包括空氣濾清器及管路)的進氣口相對于整車的位置通常較低,車輛浮渡時進氣口離水線很近或在水線以下。為避免發動機進水,保證水上行駛的安全性,傳統的解決方法是在進氣管上再連接一段進氣管以提高進氣口的高度,或將短進氣管直接換裝為長進氣管,如圖1所示。這種設計需要隨車攜帶一根長進氣管,不僅占用了車內寶貴的存儲空間,而且在車輛下水之前,還需要占用較長時間進行管路換裝。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一種能夠同時兼顧車輛美觀和水上行駛安全,并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可旋轉進氣管裝置。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用于兩棲車輛的可旋轉進氣管裝置,所述車輛包括動力室和進氣管,所述動力室位于車輛前部,所述動力室包括空氣濾清器和發動機,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進氣管為旋轉式進氣管;
所述旋轉式進氣管通過設置在所述車輛縱軸方向上的腔體的接口與所述空氣濾清器連接;所述接口位于車尾一端的所述腔體縱軸方向的側壁上;
所述腔體與所述旋轉式進氣管匹配。
本發明提供的第一優選方案的可旋轉進氣管裝置,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旋轉式進氣管以所述接口為中心旋轉。
本發明提供的第二優選方案的可旋轉進氣管裝置,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空氣濾清器的進氣口通過夾布膠管與所述接口連接。
本發明提供的第三優選方案的可旋轉進氣管裝置,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腔體為非密閉結構,可與車外相通。
本發明提供的第四優選方案的可旋轉進氣管裝置,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接口處設有旋轉密封件。
本發明提供的較優選方案的可旋轉進氣管裝置,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旋轉密封件包括V型卡箍,所述V型卡箍卡在所述旋轉式進氣管與所述接口的連接處。
本發明提供的另一優選方案的可旋轉進氣管裝置,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腔體和所述旋轉式進氣管為用下述重量百分比為原料的液體處理后的腔體和旋轉式進氣管:磷酸20-25%、硅酸鈉46%、十二烷基苯磺酸鈉5%、六亞甲基四胺4-5%、三乙醇胺2-4%、檸檬酸56%、亞硝酸鈉1-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5%,余量為水。
本發明提供的再一優選方案的可旋轉進氣管裝置,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腔體和所述旋轉式進氣管為用下述重量百分比為原料的液體處理后的腔體和旋轉式進氣管:磷酸20%、硅酸鈉6%、十二烷基苯磺酸鈉5%、六亞甲基四胺4%、三乙醇胺3%、檸檬酸5%、亞硝酸鈉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余量為水。
配制所述處理液時,先將各原料分別溶于水,然后按照上述順序依次混合,即得所述處理液。
與現有技術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節省了車輛內的存儲空間。
本發明避免了發動機進水,保證了車輛在水上行駛的安全性。
本發明增加了車輛的美觀感。
本發明可實現水陸兩種進氣狀態的快速轉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兩棲車輛上現有的發動機進氣管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可旋轉進氣管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提供的可旋轉進氣管放進腔體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提供的V型卡箍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封閉式腔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
圖1是現有兩棲車輛的進氣結構圖。當車輛預行駛進水中,為了保證發動機不進水及行駛的安全性,工作人員需要下車將短進氣管拆除換裝為長進氣管,這樣不僅耽誤了很長時間,而且改為陸上行駛時,還要將長進氣管卸下放進車內,占用了車內寶貴的空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未經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4358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