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檢測井蓋破損的報警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43320.6 | 申請日: | 2011-08-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198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8 |
| 發明(設計)人: | 郎寶君;高揚;徐高松;李曉東;沈偉;虞水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8B21/00 | 分類號: | G08B21/00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大為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紅梅 |
| 地址: | 214135 江蘇省無錫市新區***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檢測 井蓋 破損 報警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報警裝置,尤其是一種用于檢測井蓋破損的報警裝置。
背景技術
現在城市中分布著各種井蓋,如上、下水井蓋、通信井蓋和燃氣井蓋等。由于井蓋長期暴露在室外,且經常被超負荷的車輛碾壓,大大縮短了井蓋的壽命,導致井蓋破損現象屢見不鮮。
由于井蓋的破損速度沒有規律可尋,并且井蓋的破損為路面安全埋下隱患,而目前對井蓋破損的檢測都是由人工巡檢方式來完成的,容易因檢測不及時或遺漏造成實際安全事故。因此,有必要采取技術手段提高對井蓋破損監測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檢測井蓋破損的報警裝置,可以實現井蓋破損報警的無人化管理。
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的檢測井蓋破損的報警裝置包括:井蓋破損檢測模塊、CPU處理電路、GPRS模塊、電源模塊,所述CPU處理電路連接所述井蓋破損檢測模塊、GPRS模塊,電源模塊連接CPU處理電路和GPRS模塊;所述井蓋破損檢測模塊包括:嵌入在井座中的非接觸式開關,設置在井蓋內部或表面的永磁體,帶有永磁體的井蓋在井座上或離開井座能引起非接觸式開關的打開和關閉,所述非接觸式開關連接CPU處理電路的輸入端;當非接觸式開關狀態發生改變時,所述CPU處理電路認為井蓋破損并通過GPRS模塊發送報警信號。
所述CPU處理電路還連接有聲光報警模塊,在井蓋破損時進行聲光報警。
所述非接觸式開關和永磁體一一對應形成一組,在井座和井蓋中設置兩組以上所述非接觸式開關和永磁體。CPU處理電路根據每個非接觸式開關的狀態形成井蓋破損狀態編碼。
CPU處理電路將井蓋破損狀態分成不同級別,在非完好狀態時將破損狀態通過GPRS模塊發送到管理中心或管理人員手機。
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實現井蓋破損的無人化遠程管理,結構簡單,成本低,易實施,適用各種復合材料及水泥井蓋的破損檢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系統結構框圖。
圖2是本發明井蓋破損檢測傳感器布置剖面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1井蓋輕度破損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1井蓋較重破損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1井蓋嚴重破損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2井蓋較輕破損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2井蓋輕度破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井蓋破損檢測模塊、CPU處理電路、GPRS模塊、電源模塊和聲光報警模塊,所述CPU處理電路連接所述井蓋破損檢測模塊、GPRS模塊、聲光報警模塊,所述電源模塊連接CPU處理電路、GPRS模塊。
當井蓋破損檢測模塊檢測到井蓋有破損時,CPU處理電路對破損信號進行編碼處理,并通過軟件計算出破損程度,通過GPRS模塊發送到管理中心或管理人員手機。對于井蓋的破損程度,可以根據布置的傳感器數量進行界定,若要求檢測井蓋破損程度精度不高,可以布置適當數量的檢測傳感器;若要求檢測井蓋破損程度精度更高,可以增加布置傳感器的數量。
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井蓋破損檢測模塊將非接觸式開關4嵌入在井座3中,在井蓋2里嵌入永磁體1,所述永磁體1可以嵌入井蓋2和井座3接觸面,也可以設置在井蓋2和井座3有接觸的表面。帶有永磁體的井蓋在井座上或離開井座能引起非接觸式開關的打開和關閉,所述非接觸式開關連接CPU處理電路的輸入端;當非接觸式開關狀態發生改變時,所述CPU處理電路認為井蓋破損并通過GPRS模塊發送報警信號。
具體實施例如下。
實施例1:
如圖3,4,5所示,假設在井蓋2和井座3設置4組非接觸式開關4和永磁體1,非接觸式開關4分別稱為4-1、4-2、4-3、4-4,對應的永磁體1分別為1-1、1-2、1-3、1-4。根據本實施例設置傳感器數量,將井蓋破損程度分為輕度破損、較重破損和嚴重破損。根據每組非接觸式開關4和永磁體1的接觸狀態,非接觸式開關4向CPU處理電路輸出“0”“1”信號,多個非接觸式開關4的輸出信號能夠組成表示井蓋破損狀態的編碼。
1.井蓋輕度破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未經江蘇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4332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