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字矢量海、陸圖融合方法和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43260.8 | 申請日: | 2011-08-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061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04 |
| 發明(設計)人: | 唐新明;史紹雨;汪匯兵;文敏;申傳慶;賀江莉;姚春雨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測繪局衛星測繪應用中心;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6F17/30 | 分類號: | 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黃小臨 |
| 地址: | 10083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字 矢量 融合 方法 系統 | ||
1.一種數字矢量海、陸圖融合方法,包括:
領域本體構建步驟,用于建立海圖、陸圖以及海陸一體化地圖中各領域內的地理本體,并建立各地理本體間的映射關系;
語義融合步驟,基于由所述領域本體構建部分構建的本體及其映射關系,對海圖、陸圖以及海陸一體化地圖進行語義融合,從而實現各領域間地理要素的分類、分層融合與語義互通,并提供各地理要素的跨語義查詢、地理本體查詢瀏覽以及海圖、陸圖和海陸一體化地圖之間的自由融合和轉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字矢量海、陸圖融合方法,進一步包括:
空間幾何位置融合步驟,用于對于經所述語義融合步驟融合的數字矢量海陸一體化地圖進行空間幾何位置融合,以輸出消除了相同區域內同一地理對象的空間幾何位置的差異的數字矢量海陸一體化地圖。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字矢量海、陸圖融合方法,其中所述地理本體由以下部分組成:地理要素編碼、地理要素名、地理要素所在圖層、各地理要素所具有的具體屬性值。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字矢量海、陸圖融合方法,其中所述地理本體間的映射關系包括以下方面:地理要素編碼之間的等價關系、地理要素名之間的等價關系、地理要素所在圖層間的等價關系以及各地理要素屬性間的映射關系。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字矢量海、陸圖融合方法,進一步包括數據語義預處理步驟,基于由領域本體構建步驟建立的本體,對海圖、陸圖、海陸一體化地圖進行數據語義預處理,分析具體各領域內具體地理要素間的對應關系,剔除語義上無法互通,即無法進行對應及轉化的地理要素,以提高數據融合的處理效率,并將經過數據語義預處理的海圖、陸圖、海陸一體化地圖提供到所述語義融合步驟。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字矢量海、陸圖融合方法,其中在進行數字矢量海圖與數字矢量陸圖之間的空間幾何位置融合的情況下,所述空間幾何位置融合步驟非潮間帶數據融合步驟、潮間帶數據融合步驟。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數字矢量海、陸圖融合方法,其中所述非潮間帶數據融合步驟包括:制定所述海陸取舍規則,并根據所述海陸取舍規則,對海陸地理要素進行融合,把保留的海陸地理要素添加到海陸一體化地圖中,其中所述海陸取舍規則包括海陸圖層取舍規則和海陸地理要素取舍規則。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數字矢量海、陸圖融合方法,其中所述潮間帶數據融合步驟包括:
海岸線數據融合步驟,對海岸線數據進行融合,選擇陸圖中的海岸線數據,或者選擇其他來源的海岸線數據;以及
非海岸線數據融合步驟,根據海陸取舍規則,對該潮間帶區域內的海陸地理要素進行取舍,并根據非海岸線海陸地理要素與海岸線的空間關系,對與海岸線關聯的地理要素進行幾何形狀的修改。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字矢量海陸圖融合方法,其中在進行數字矢量海圖之間的空間幾何位置融合的情況下所述空間幾何位置融合步驟按照基于屬性信息的實體匹配找出同一地理對象,然后將匹配的同一地理對象合并。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數字矢量海陸圖融合方法,進一步包括:
人機交互步驟,用于通過與用戶交互,在所述空間幾何位置融合步驟融合的基礎上對于海陸一體化地圖進行微調。
11.一種數字矢量海、陸圖融合系統,包括:
領域本體構建部分,用于建立海圖、陸圖以及海陸一體化地圖中各領域內的地理本體,并建立各領域地理本體間的映射關系;以及
語義融合部分,基于由所述領域本體構建部分構建的本體及其映射關系,對海圖、陸圖以及海陸一體化地圖進行語義融合,實現各領域間地理要素的分類、分層融合與語義互通,并提供各地理要素的跨語義查詢、地理本體查詢瀏覽以及海圖、陸圖和海陸一體化地圖之間的自由融合和轉換。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數字矢量海、陸圖融合系統,進一步包括:
空間幾何位置融合部分,用于對所述語義融合部分融合的數字矢量海圖和陸圖進行空間幾何位置融合,以輸出經消除了的相同區域內同一地理要素的空間幾何位置差異的數字矢量海陸一體化地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測繪局衛星測繪應用中心;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未經國家測繪局衛星測繪應用中心;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4326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