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X型交叉減震油路液壓系統(tǒng)及包括該系統(tǒng)的強夯機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241276.5 | 申請日: | 2011-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096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滕昱棠;孫東坡;王建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046 | 分類號: | E02D3/04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 地址: | 201202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交叉 減震 油路 液壓 系統(tǒng) 包括 強夯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強夯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X型交叉減震油路液壓系統(tǒng)及包括該系統(tǒng)的強夯機。
背景技術
液壓履帶式強夯機由于其移動快捷性及卓越的適用性而被廣泛應用于強夯作業(yè),但是,用履帶起重機改裝的強夯機由于沒有減震油缸,在重物釋放時整車振動較大,并且振動中產生的后傾力矩直接作用于回轉支承,使得回轉支承承受了高頻率大幅值的傾覆力矩,交變的傾覆力矩降低了回轉支承的壽命,影響整車的安全性。
傳統(tǒng)的減震油路在強夯機平臺后側或者前側與支座之間安裝一個減震油缸,在臂架及上車后傾或者前傾時減震油缸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可以減少振動,在臂架及上車前傾或者后傾時系統(tǒng)供油使減震油缸伸出并跟隨上車位移。這種減震油路使得臂架及上車向一側傾覆時得到有效支撐,但是向另一側傾覆時油缸力反而起到了反作用,減震效果有限。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X型交叉減震油路液壓系統(tǒng)及包括該系統(tǒng)的強夯機,使得臂架及上車在前傾和后傾時均能得到有效支撐,并使油缸輸出的反作用力最小。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X型交叉減震油路液壓系統(tǒng),其中,包括:
第一減震油路,包括第一減震油缸,第一控制閥,第二控制閥,第一換向閥,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一控制閥和所述第二控制閥并聯(lián)后依次與所述第一減震油缸、所述第一換向閥、所述第一單向閥連接;
第二減震油路,包括第二減震油缸,第三控制閥,第四控制閥,第二換向閥,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三控制閥和所述第四控制閥并聯(lián)后依次與所述第二減震油缸、所述第二換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連接;
所述第一減震油缸和所述第二減震油缸為X型交叉互連;且所述第一減震油缸和所述第二減震油缸的活塞上均加工有閥片式阻尼閥芯;
還包括蓄能器,液壓泵,第五控制閥和油缸,所述第一減震油路和所述第二減震油路并聯(lián)后與所述蓄能器串聯(lián),所述第一減震油路和所述第二減震油路并聯(lián)后還依次串聯(lián)所述液壓泵和所述油缸,所述第一減震油路和所述第二減震油路并聯(lián)后還依次串聯(lián)所述第五控制閥和所述油缸;
所述第一減震油缸和所述第二減震油缸分別布置于整機平臺前側及后側,設定所述蓄能器初始壓力為高壓,并給所述第一控制閥和所述第二控制閥設定合適壓力,使得在整機振動過程中油液被封在所述第一減震油缸和所述第二減震油缸的各腔中,當所述第一減震油缸或所述第二減震油缸腔內出現高壓峰值時油液進入所述蓄能器。
上述X型交叉減震油路液壓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控制閥、所述第二控制閥、所述第三控制閥、所述第四控制閥和所述第五控制閥均為電磁控制閥。
上述X型交叉減震油路液壓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換向閥和所述第二換向閥均為三位三通換向閥。
上述X型交叉減震油路液壓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換向閥左位為QM1,右位為QM2,所述第二換向閥左位為QM3,右位為QM4;主機回轉制動器開啟時QM2和QM4聯(lián)動得電,所述兩個減震油缸處于浮動狀態(tài),便于主機回轉;下一工作循環(huán)開始時QM1和QM3得電,所述兩個減震油缸伸出支撐于平臺及支座之間。
一種強夯機,包括主機平臺,其中,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X型交叉減震油路液壓系統(tǒng),所述第一減震油缸和所述第二減震油缸分別布置于所述主機平臺的前側及后側。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fā)明采用前后兩側油缸布置使每側在振動壓縮時均能得到有效支撐,并且在一側起支撐作用時,另一側油缸輸出的反作用力最小;
(2)本發(fā)明蓄能器油路的運用解決了對不同油缸伸出長度的適應,具有吸收振動能量、消減峰值壓力的效果,并具有對低壓腔補油的作用;
(3)本發(fā)明采用閥片式阻尼閥芯,阻尼特性更佳,減振效果明顯;
(4)本發(fā)明所設計之油路在油缸伸出時油源來自與壓縮側油缸及蓄能器補油,因此不需要外部補油,油路對振動適應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X型交叉減震油路液壓系統(tǒng)及包括該系統(tǒng)的強夯機的減震油路液壓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原理圖和具體操作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4127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LED發(fā)光模組
- 下一篇:鏡面反射式日光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