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沙蠶生物濾池及其使用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40787.5 | 申請日: | 2011-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953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28 |
| 發明(設計)人: | 楊大佐;周一兵;劉海映;陳軍;倪琦;谷堅;王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大連一通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21233 | 代理人: | 郭麗華 |
| 地址: | 116023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濾池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產養殖設施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術
工廠化水產養殖是傳統的水產養殖業向現代化、企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新的養殖方式。工廠化水產養殖與傳統水產養殖相似,其生產過程產生的污染物也是造成近海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工廠化水產養殖的主要污染物包括無機污染物(N、P)、溶解性有機污染物和固態有機污染物(殘餌和糞便)。對于無機污染物和溶解性有機污染物,現在的水處理技術的發展可以進行較好的人工治理。但是對于固態有機污染物,由于其顆粒大小不一、難于降解等特點,目前很難有較好的治理辦法。根據國內一些學者的研究表明,人工餌料被魚蝦攝食后,經過一系列的生理過程,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用于自身的生長(生殖)。以組成餌料蛋白質的氮元素為例,其以蛋白質的形式被攝入體內,經消化代謝后,中國對蝦只利用了不足15%。海水養殖的魚類對餌料中氮的吸收利用率可能也只有20%左右。餌料中約有至少80%的氮沒有被魚蝦利用,而是以尿素、氨等無機物以及殘餌糞便等固態有機物的形式排出體外。餌料中所含的其它物質如磷、碳的循環情況同氮的情況相類似。有資料報道其利用率分別為3.02%—16.08%和13.78%—26.80%。這些大量的以不同組合形式存在的氮、磷、碳等物質,最終進入海洋環境中,往往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是造成近海海水富營養化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底棲多毛類動物(沙蠶)不僅是重要水產養殖生物(魚、蝦)的優質餌料,也是海洋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重要環節,其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扮演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研究表明,沙蠶攝食自然沉積物顆粒的粒徑范圍非常廣泛(10~250μm),對沉積物的攝食率平均為5.71+2.76mg.mg-1dw.d-1(王詩紅,張志南,1998);多毛類每日通過攝食活動處理至少相當于體重(干重)的沉積物量(Loper?G?L,?Leventon?J?S.,?1987)。而Haruo?Honda?和?Koraro?Kikuchi(2002)曾研究了底棲動物復合循環養殖系統內沙蠶Perinereis?nuntia?攝食牙鲆(Japanese?flounder)糞便時的氮收支效率。該研究表明,0.2-0.6g的沙蠶在20℃下,每天每條個體能攝取牙鲆糞便4.9-25.7mg,吸收效率平均為12.2-44.1%;其中,沙蠶攝取的氮約有50%轉化為其身體組織。盡管沙蠶可清除海中固體有機污染物,但目前沙蠶仍為自然分散生長,千變萬化的外界環境不能滿足沙蠶的生長需要,使沙蠶的去除海洋有機污染物的能力不能得以充分發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可適合沙蠶生長又可使其集中處理海洋中固體有機污染物的一種沙蠶生物濾池及其使用方法?。本發明主要是利用沙蠶生物學特性,構建人工沙蠶生物濾池,并根據沙蠶生物量和轉化能力,將工廠化海洋水產養殖產生的固體有機污染物(殘餌、糞便)轉化為沙蠶生物生產量,實現固體污染物的無害化處理。
1、沙蠶生物濾池:
a、該濾池有一上開口槽,該槽可采用各種材料制成,如內外均設防腐層的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最好采用磚和水泥砌筑的濾池。該濾池槽底最好前高后低傾斜5-10°,以方便排凈池內的水。在該濾池頂部設進水管,在池底部,最好池底低位一側設有排水管,排水管穿過池壁底部后用彎頭與濾池外水管相連,通過調整池外水管的管口高低,改變濾池內水位,形成微流水沙蠶養殖方式。
b、濾池內自下而上依次鋪設礫石層、粗砂層、細砂層和泥土層作為沙蠶生長存活的底質,其中礫石直徑為1~3×1~2?cm,厚度為8-12cm;細砂粒徑0.5-1.0mm,厚度為13-17cm;泥土層厚度下限為?10cm。
c、上述池內放養沙蠶,沙蠶密度為600-2000尾/平方米,最好雙齒圍沙蠶,密度為600-1000尾/平方米,或多齒圍沙蠶,密度800-1200尾/平方或獨齒圍沙蠶,密度為1200-2000尾/平方米。
2、沙蠶生物濾池的使用方法
a、投餌方法:采用工廠化魚蝦類養殖固體廢棄物作為沙蠶餌料,每日分早、晚兩次向濾池內投放餌料,餌料為濾池內沙蠶總體重的10-15%(重量比),同時,可根據沙蠶攝食情況酌情進行增減。最好注水時投放餌料。
b、濾池換水方法:每日早晚,將池外水管口放低,低于池底水平面,使池內海水通過排水管緩慢排出池外;加新的海水時,用進水管緩慢注水,約每小時注入0.1-0.5立方米的新鮮海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未經大連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4078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放療系統
- 下一篇:一種處理含Cr6+廢水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