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沙蠶生物濾池內微生物膜的培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40783.7 | 申請日: | 2011-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953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28 |
| 發明(設計)人: | 楊大佐;周一兵;劉海映;陳軍;倪琦;谷堅;王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A01K67/033;C02F3/32;C02F3/34 |
| 代理公司: | 大連一通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21233 | 代理人: | 郭麗華 |
| 地址: | 116023 ***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 濾池 微生物 培養 方法 | ||
1.一種沙蠶生物濾池內微生物膜的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
1)、建立生物濾池:該濾池有一上開口槽,在該濾池頂部設進水管,在池底部設有排水管,排水管穿過池壁底部后用彎頭與濾池外水管相連,濾池內自下而上依次鋪設礫石層、粗砂層、細砂層和泥土層,其中礫石直徑為1~3×1~2?cm,厚度為8-12cm;細砂粒徑0.5-1.0mm,厚度為13-17cm;泥土層厚度下限為?10cm;
2)、濾池內養殖沙蠶:濾池建好后,注入淡水,浸泡1周,1周后,排出淡水,注入新鮮海水,采用水舀帶水均勻潑灑圍沙蠶科動物苗,投苗密度為600-2000尾/平方米,?苗種大小為3-10剛節;
3)、投放菌種:將人工培養或市場購買的硝化細菌、光合細菌、EM菌菌種和反硝化細菌,按照1:1:1:1~3:3:2:1的體積比進行混合,混合后與10倍體積的海水混合均勻,采用水舀均勻潑灑入濾池內,單位平方米生物濾池潑灑混合菌種體積為1-10L;
4)、投喂餌料:投喂經過50-100目篩絹網過濾收集并濃縮曬干的人工養殖的海水魚的殘餌和糞便作為沙蠶餌料,投餌量為濾池內沙蠶總體重的10-20%,沙蠶攝食產生的殘餌和糞便可作為上述菌群的餌料,投放菌種1-2周之內,可加大投餌量,以后按照沙蠶體重10%的日投餌量即可;
5)、換水:投放菌種后1-2周之內,采用只加水不排水的方式,每次加濾池高度的1/10左右,1-2周以后采用模擬潮汐的方式換水,日換水1-2次,每次用2個小時排干池水,干露3小時后再用2小時注滿池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沙蠶生物濾池內微生物膜的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圍沙蠶科動物包括雙齒圍沙蠶、多齒圍沙蠶、枕圍沙蠶和扁齒圍沙蠶、日本刺沙蠶。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沙蠶生物濾池內微生物膜的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人工養殖的海水魚包括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鰨、三文魚和石斑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未經大連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40783.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污泥干化工藝及設備
- 下一篇:城市污水深度處理系統及利用其進行深度處理的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