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部件搭載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40700.4 | 申請日: | 2011-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136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高平功;家泉一義;柏谷尚克;大山和義;臼井克尚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日立高新技術儀器 |
| 主分類號: | H05K13/04 | 分類號: | H05K13/0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高科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部件 搭載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部件搭載裝置,例如,涉及吸附電子部件并向基板搭載電子部件的部件搭載裝置。
背景技術
部件搭載裝置是用于例如向電子設備使用的電子基板搭載各種各樣的電子部件的裝置。
作為現有技術,例如有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中,首先取出各晶圓環與另一方之間的距離關系劃分為遠近兩方的近區域的部件,在該內側一半的區域的部件的取出結束后,使晶圓臺順時針旋轉180度,使當初為外側一半的區域的部件位于該內側附近,取出部件。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56442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2根梁,但是沒有考慮到如下問題:例如,在基板的中央搭載部件時,一方的梁搭載部件的期間,另一方的梁不得不等待而導致的生產率降低。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生產率高的部件搭載裝置。
(解決問題采用的方案)
本發明具有以下的特征。本發明的以下的特征可以獨立具備,也可以同時復合具備。
(1)本發明的特征是分別獨立驅動多個頭部。
(2)本發明的特征在多個頭部分別設置載入機構。
(3)本發明的特征是使部件搭載裝置的梁、框、馬達的轉子等驅動部件輕量化。
(4)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具備:載有基板的基板搭載部、配置在與上述基板的傳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第1梁、相對于上述第1梁配置在上述基板的傳送方向的前側的第2梁、配置于上述第1梁的第1驅動部、配置于上述第2梁的第2驅動部、與上述第1驅動部連接的第3梁、與上述第2驅動部連接的第4梁、配置于上述第3梁的第3驅動部、配置于上述第4梁的第4驅動部、與上述第3驅動部連接并向上述基板搭載第1部件的第1部件搭載部、以及與上述第4驅動部連接并向上述基板搭載第2部件的第2部件搭載部。
(5)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具備:與上述第1驅動部連接的第5梁、與上述第5梁連接并向上述基板搭載第3部件的第3部件搭載部、與上述第2驅動部連接的第6梁、以及與上述第6梁連接并向上述基板搭載第4部件的第4部件搭載部。
(6)本發明的特征在于,還具有載入機構,上述第1部件搭載部、上述第2部件搭載部、上述第3部件搭載部、以及上述第4部件搭載部中的至少一個與上述載入機構連接。
(7)本發明的特征在于,上述載入機構在與上述基板的傳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驅動上述第1部件搭載部、上述第2部件搭載部、上述第3部件搭載部、以及上述第4部件搭載部中的至少一個。
(8)本發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部件搭載部、上述第2部件搭載部、上述第3部件搭載部、上述第4部件搭載部中的至少一個具備:吸附上述第1至第4部件的吸嘴、使上述吸嘴旋轉的馬達、以及支撐上述吸嘴及上述馬達的由比鋁輕的第1材料構成的框。
(9)本發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材料是鎂。
(10)本發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部件搭載部、上述第2部件搭載部、上述第3部件搭載部、上述第4部件搭載部中的至少一個具備:吸附上述第1至第4部件的吸嘴、使上述吸嘴旋轉的馬達、以及支撐上述吸嘴及上述馬達的由比鋁輕的第1材料構成的框,上述馬達具有轉子,上述轉子由比鋁輕的第2材料構成。
(11)本發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材料是鎂。
(12)本發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梁、上述第2梁中的至少一個由比鋁輕的第3材料構成。
(13)本發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3材料是碳素纖維增強塑料或鎂。
(14)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梁的兩端,具有驅動上述第1梁的第5驅動部及第6驅動部。
(15)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梁的兩端,具有驅動上述第2梁的第7驅動部及第8驅動部。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具有以下的效果。本發明可獨立實現以下的效果,也可以同時復合實現以下的效果。
(1)可提供生產率高的部件安裝裝置。
(2)即使在形成了無法安裝部件的區域時也可安裝部件。
(3)提高部件安裝時的定位精度。
(4)可降低振動。
(5)可降低消耗功率。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和5的部件搭載裝置的俯視圖。
圖2是實施例1和5的部件搭載裝置的沿線V-V的箭頭方向觀察的圖。
圖3是實施例1~6的部件搭載裝置的流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日立高新技術儀器,未經株式會社日立高新技術儀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4070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