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非接觸式逆轉制動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39870.0 | 申請日: | 2011-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103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4-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振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振良 |
| 主分類號: | F16D41/063 | 分類號: | F16D41/063 |
| 代理公司: | 東營雙橋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李夫壽 |
| 地址: | 065000 河北省廊坊***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接觸 逆轉 制動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制動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非接觸式逆轉制動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逆轉制動器通常是棘輪式或滾柱式的結構,棘輪式的棘輪與棘爪在運轉時相摩,特別在高速時極易磨損,滾柱式的滾柱是置于內、外圈之間的制動件,其運行中的周轉與高速自傳是其磨損失效的先天弊端,而現有的由楔塊構成的非接觸式逆轉制動器,由于其偏心楔塊未采取有效的精確定位,所以故障率高,且極易發生楔塊卡死而不能解脫的機械事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非接觸式逆轉制動器。
其技術方案是:包括上蓋2、滾珠軸承3、輔內圈4、梯形制動塊9、主內圈10、外圈14、下蓋5、滾珠12和漲力彈簧13,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內圈4同心套裝在主內圈10上,由內外圈栓6緊固在一起,外圈14通過滾珠軸承3被輔內圈4、主內圈10夾持而同心、動態相連在外緣部,上蓋2、下蓋5通過滾珠軸承3夾持轉動連接在輔內圈4及主內圈10的外緣部,并通過蓋栓1同心緊固在外圈14上;所述梯形制動塊9置放在輔內圈4、主內圈10與外圈14之間的空腔內,梯形制動塊9內端一側與主內圈10為關節式活動連接。?
其中,所述主內圈10為上面設有內外兩級臺階的圓環狀結構,該圓環狀結構的內圓孔11上設有器固鍵槽8,其上部外臺階的縱面上設有凹窩,下部外沿上設有環槽。所述輔內圈4為上部外沿上設有環槽的圓環狀結構。所述外圈14設有內凸臺,該內凸臺兩邊通過滾珠軸承3與輔內圈4、主內圈10相定位。所述上蓋2、下蓋5安裝于輔內圈4的環槽內,由蓋栓1與外圈14相固定。所述梯形制動塊9在與主內圈10相接觸的內肩上設有彈簧孔15,其內安裝有漲力彈簧13。所述漲力彈簧13的一端裝入梯形制動塊9上的彈簧孔15內,另一端頂在臥裝在主內圈10上的滾珠12上。所述輔內圈4、主內圈10由4個內外圈栓6緊固。所述下蓋15由4個蓋栓1同心緊固在外圈14的外緣端部。所述輔內圈4、主內圈10的圓周上設有相互貫通的2—10個器固螺孔7。
本發明由內、外圈和梯形制動件構成,梯形制動塊與內圈采用“關節”式連接結構,其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定位精確,旋轉靈活,解脫不卡,逆止可靠,徑向尺寸小,承載力大,免修周期長、實現了無磨耗運行,應用中可取代現有的逆轉制動器及單向軸承,效果良好,其市場前景廣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實施例的外形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向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和圖2,一種非接觸式逆轉制動器,包括上蓋2、滾珠軸承3、輔內圈4、梯形制動塊9、主內圈10、外圈14、下蓋5、滾珠12和漲力彈簧13。所述輔內圈4同心套裝在主內圈10上,由內外圈栓6與主內圈10緊固在一起,外圈14通過滾珠軸承3被輔內圈4、主內圈10夾持而同心、動態相連在外緣部,上蓋2、下蓋5通過滾珠軸承3夾持轉動連接在輔內圈4及主內圈10的外緣部,并通過蓋栓1同心緊固在外圈14上;梯形制動塊9置放在輔內圈4、主內圈10與外圈14之間的空腔內,梯形制動塊9內端一側與主內圈10為關節式活動連接。主內圈10為上面設有內外兩級臺階的圓環狀結構,該圓環狀結構的內圓孔11上設有器固鍵槽8,其上部外臺階的縱面上設有凹窩,下部外沿上設有環槽。輔內圈4為上部外沿上設有環槽的圓環狀結構。外圈14設有內凸臺,該內凸臺兩邊通過滾珠軸承3與輔內圈4、主內圈10相定位。所述上蓋2、下蓋5安裝于輔內圈4的環槽內,由蓋栓1與外圈14相固定。梯形制動塊9在與主內圈10相接觸的內肩上設有彈簧孔15,其內安裝有漲力彈簧13。所述漲力彈簧13的一端裝入梯形制動塊9上的彈簧孔15內,另一端頂在臥裝在主內圈10上的滾珠12上。輔內圈4、主內圈10由4個內外圈栓6緊固。所述下蓋5由4個蓋栓1同心緊固在外圈14的外緣端部。輔內圈4、主內圈10的圓周上設有相互貫通的2—10個器固螺孔7(圖中表示為4個),用來連接機械設備的被控部件。
工作原理:參見附圖1—圖2,外圈14是固定不轉的(用粗箭頭示意),當主內圈10逆時針旋轉時(虛線彎箭頭示意),梯形制動塊9在旋轉慣性與離心力的作用下,克服漲力彈簧13的漲力,圍繞其“關節”順時針轉動(虛線彎箭頭示意),此時的梯形制動塊9的外緣脫離外圈14的內圓周面,主內圈10無阻地逆時針旋轉。當主內圈10順時針旋轉時(實線彎箭頭示意),梯形制動塊9在旋轉慣性與離心力以及漲力彈簧13漲力的作用下,圍繞其“關節”逆時針轉動(實線彎箭頭示意),此時的梯形制動塊9在漲力彈簧13的作用下,其外緣頂到外圈14內圓周面上,使主內圈10制動而停止順時針旋轉。當主內圈10再逆時針旋轉時,梯形制動塊9圍繞其“關節”順時針轉動,其外緣脫離外圈14的內圓周面,主內圈10解脫而又無阻地逆時針旋轉,如此周而復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振良,未經王振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3987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源轉換器
- 下一篇:一種磷灰石類固體堿催化合成羥基新戊醛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