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廢舊鋰電池回收行業高鹽廢水的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33487.4 | 申請日: | 2011-08-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857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皓;龍桂花;譚群英;李達飛;曾昭華;劉長根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0 | 分類號: | C02F9/10;C02F1/44;C02F1/14;C02F1/06;C02F1/2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惠邦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71 | 代理人: | 孫菊梅 |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廢舊 鋰電池 回收 行業 廢水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廢水的處理方法,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廢舊鋰電池回收行業中產生的高鹽廢水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廢舊鋰電池回收行業的快速發展,該行業廢水處理普遍受到關注。目前各廢舊鋰電池回收企業多關注和研究廢水中有價金屬鎳、鈷、鋰的回收處理,而對于廢水中大量存在的鹽分,由于其回收困難、處理成本高,各企業多放棄回收采取直接排放,這樣不僅污染環境,也極大地造成了資源浪費。
目前對于廢舊鋰電池回收行業中產生的高鹽廢水還沒有經濟有效的處理手段。如何經濟、有效地處理廢舊鋰電池回收行業產生的高鹽廢水,已成為電池回收行業健康發展的障礙。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廢舊鋰電池回收行業高鹽廢水處理方法,該處理方法簡單、經濟且鹽分回收率高。
本發明的廢舊鋰電池回收行業高鹽廢水的處理方法如圖1所示,其具體方案為:一種廢舊鋰電池回收行業高鹽廢水的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反滲透工藝處理:將所述高鹽廢水經反滲透工藝處理,得到凈化水和濃水,凈化水回收利用;
(2)濃水處理:使濃水中的鹽分結晶析出,予以回收;
(3)濃水中鹽分結晶析出后的母液依據其中的鹽分濃度選擇返回濃水處理步驟或摻入高鹽廢水中返回反滲透工藝處理步驟。
所述的高鹽廢水為經活性炭、加堿沉淀重金屬、樹脂深度凈化等工序處理后的廢舊鋰電池回收行業生產廢水,其pH為6~9,各重金屬含量小于1mg/L、硫酸鈉濃度為70~100g/L。
所述步驟(1)中采用一級三段式反滲透工藝,使用低污染高脫鹽復合反滲透膜。該步驟中凈化水回收率為50~55%,脫鹽率大于95%。
所述步驟(2)中所述鹽分結晶析出的方法為自然蒸發或低溫結晶或多級閃蒸的方法。所述自然蒸發方法為當太陽能或風能充足時,濃水進入鹽析池自然蒸發;所述低溫結晶方法為冬天利用鹽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大幅降低的性質,讓鹽分自然析出;所述多級閃蒸的方法為當為雨季或春秋時,濃水經多級閃蒸處理,濃縮后的漿料放至鹽析池自然冷卻,得到鹽產品。
在步驟(2)中所述鹽分回收率大于75%。
在步驟(2)中用到的鹽析池長為100m,寬為20m,池內安裝暴氣管,池底和四周涂覆防腐、防漏涂料,池上方設自動遮雨棚。
本發明的公開的廢舊鋰電池回收行業高鹽廢水處理方法,該處理方法簡單、經濟且廢水及鹽分回收率高。利用本發明可以使廢舊鋰電池回收行業高鹽廢水中50~55%的廢水直接返回生產,95%以上的鹽分進入濃水與廢水分離,且75%以上的鹽分以產品形式得到回收。本發明實現了廢舊鋰電池回收行業高鹽廢水的循環利用,真正實現廢水零排放;同時本發明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自然能回收廢水中的鹽分,顯著降低能耗,節約成本,且回收的鹽分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高鹽廢水處理方法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實施條件:夏季,外界環境溫度高,太陽能充足
取車間高鹽廢水100m3,Na2SO4濃度為94.16g/L,PH為8.1。上述廢水經反滲透工藝處理,中采用一級三段式反滲透工藝,使用低污染高脫鹽復合反滲透膜,得到凈化水51m3、濃水49m3;凈化水返回車間回用,濃水中Na2SO4濃度為187.58g/l;將上述濃水放入鹽析池,利用太陽能自然蒸發至鹽分析出,后進行固液分離得15.8噸芒硝(Na2SO4·10H2O)與5.6m3母液,母液中Na2SO4濃度為397.03g/L,返回濃水處理。
本實施例中廢水回收率為51%,脫鹽率為97.6%,鹽分回收率為75.81%。
實施例2:
實施條件:冬季,外界環境溫度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3348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