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九天玄女指南車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33445.0 | 申請日: | 2011-08-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374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20 |
| 發明(設計)人: | 劉海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海濤 |
| 主分類號: | G01C17/00 | 分類號: | G01C17/00;G01C17/38;B62B1/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九天 指南車 | ||
技術領域
九天玄女指南車是一種帶有羅盤指針的、在實際不平道路上仍然具有定位指南功能的窄軌式雙輪獨轅車。該項技術發明目的是用來研究、重造中國遠古時代的黃帝、周公或九天玄女的指南車。
背景技術
指南車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是一種比指南針更古老的定位指南的工具。據古籍記載,關于最早的指南車的發明者,有三種說法。
一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發明的。《古今注》云:“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軍士皆迷,故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二是周公發明的。《今本古今注》云:“一說,指南車其始周公所做。周公治致太平,越裳氏重譯來貢,白雉一、黑雉二、象牙一。使者迷其歸路,周公賜以文錦二匹,軒車五乘,皆為司南之制,使越裳氏載之以南。”
三是九天玄女發明的。《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經》云:“玄女晝以太陽出沒而定方所,夜以子宿分野而定方氣,因蚩尤而作指南,是以得分方定位之精微,始有天干方所、地之方氣,后作銅盤合局二十四向。”
根據《古今注》的記述,可以得知:最早的指南車是一種雙輪獨轅車;根據《今本古今注》的記述,可以得知:在實際的不平道路上長途跋涉中使用指南車定位指南時必須至少使用五輛車;根據《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經》的記述,可以得知:九天玄女為協助黃帝打敗蚩尤而發明指南車時,又發明了合局二十四向的銅羅盤。也就是說,上述三部古籍對遠古時代的指南車功能與特點的記述,就是九天玄女指南車的背景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九天玄女指南車》就是在上述三部古籍對遠古時代的指南車功能與特點的記述為基礎而設計的。從外觀看,它與普通的雙輪獨轅車幾乎完全一樣,除了增加了一只指針外,沒有增加一只輇輪、一只弦索或其他的任何機械部件;它的結構極為簡單,兩只車輪都是沒有輻條的輇輪,一只車輪上繪制有合局二十四向的羅盤圖,另一只車輪通過車軸驅動指針運轉;羅盤圖與指針組合成羅盤指針作為指示器。總之,在眾多的中華指南車系列中,九天玄女指南車是結構最簡單、式樣最古樸、觀測最明細、指示最精準的一種。
附圖說明
參看圖1(九天玄女指南車的主視圖)、圖2(九天玄女指南車的后視圖)、圖3(九天玄女指南車的合局二十四向羅盤圖):
(1)左車輪——它是一只大輇輪,是九天玄女指南車(以下簡稱指南車)的左輪;它的輪面上繪制有合局二十四向的羅盤圖;它安裝在車軸的左端,可以在車軸上自由旋轉;實際上,左車輪既是車輪又是一只大羅盤。
(2)右車輪——它是一只大輇輪,是指南車的右輪;它由右穿釘固定在車軸的右端,與車軸共同運轉,并通過車軸帶動指針運轉;實際上右車輪既是車輪又是大羅盤上的指針。右車輪與左車輪的輪直徑相等;輪直徑與軌寬比為二比一。
(3)車軸——它是指南車的車軸,是左車輪、右車輪和指針共用的軸;它安裝在兩只軸套上,可以自由旋轉。
(4)車轅——指南車的車轅,只有一只。
(5)左穿釘——它將指針的軸套固定在車軸的最左端上,使指針與車軸共同運轉。
(6)右穿釘——它將右車輪的輪轂固定在車軸上,并將右車輪的運轉通過車軸帶動指針運轉。
(7)指針——它由左穿釘固定在車軸的最左端,由右車輪帶動運轉;它與左車輪上繪制的羅盤圖共同組合成羅盤指針,是指南車指方向的指示器。
(8)指針軸套——指針的軸套,上有左穿釘將軸套連同指針固定在車軸上。
(9)左圍欄——指南車的左圍欄。
(10)右圍欄——指南車的右圍欄,與左圍欄左右對稱安裝。
(11)左輪套——指南車車軸的軸套,安裝在車底盤下方的左邊;其功能是將車軸固定在車底盤上,并讓車軸可以自由旋轉。
(12)右輪套——指南車車軸的軸套,安裝在車底盤下方的右邊;其功能是將車軸固定在車底盤上,并讓車軸可以自由旋轉。
(13)左輪轂——指南車左車輪的輪轂。
(14)右輪轂——指南車右車輪的輪轂,右輪轂上有右穿釘,將右輪轂連同右車輪固定在車軸上,使右車輪與車軸共同運轉。
(15)車底盤——指南車的底盤,其上面安裝有左圍欄與右圍欄;下面安裝有車轅、左輪套與右輪套。
(16)羅盤圖——九天玄女發明的“合局二十四向”的羅盤方位圖,其繪制在左車輪外側的輪面上,有24個方位。
九天玄女指南車的各部機械零件的相互關系與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海濤,未經劉海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3344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抗結焦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 下一篇:高純度長春西汀的制備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