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次性衛生筷的制作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32941.4 | 申請日: | 2011-08-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470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23 |
| 發明(設計)人: | 張錦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省草業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47G21/10 | 分類號: | A47G21/10;B27K9/00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程新敏 |
| 地址: | 550006 貴州***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次性 衛生筷 制作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餐具的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種一次性衛生筷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推廣一次性衛生筷以來,雖然在提高公共就餐衛生水平,預防疾病傳播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相伴而來的生態問題和環境問題也隨之產生。木材資源的耗費,包裝衛生筷的塑料對環境的污染越來越不可忽視。全國每年要消耗450億雙衛生筷,要砍掉上萬棵竹木,耗費掉大量的生物資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一次性衛生筷的制作方法,它可以不消耗木材及竹材就制作出衛生潔凈的一次性筷子,從而有效的減少環境消耗,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次性衛生筷的制作方法,將高大禾草的莖稈去葉后進行分切,再將分切后的莖稈切削成型,然后用水將莖稈洗凈,將洗凈后的莖稈進行炭化處理,最后進行整理、包裝并封裝,得到成品。
將高大禾草的莖稈去葉后進行篩選,選取大端直徑為5.5~6.0,小端直徑為3.0~3.5mm的莖稈備用,再將莖稈分切至標準長度。該尺寸范圍適合作為筷子的尺寸。
標準長度為200、210、230或240mm。以現在通常的一次性筷子的長度標準來作為切割的標準。
炭化溫度為150~200℃,炭化時間為2~30分鐘。將高大禾草的莖稈在該條件下進行輕度炭化,可以使莖稈的吸水膨脹系數下降,強度增加,既能滿足莖稈作為筷子使用的強度要求,而又避免了莖稈因過度炭化而損壞的問題;炭化時用一金屬容器盛放,并根據物料特性施以一定壓力緊固,以保證炭化過程中物料定型。
高大禾草主要包括荻類、芒類、蘆葦、蘆竹等植物類群,如蘆葦Phragmites?australis、草蘆Phalaris?arundinacea?L.、荻Miscanthus?sacchariflorus?(Maxim.)?Benth.、蘆竹A.?donax、蘇丹草Sorghum?sudanense?(Piper)?Stapf)等生長迅速的禾本科植物,該類植物為草本,具有生長速度快,適應范圍廣,環境壓力小等優點。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將高大禾草的莖稈為原料來制作一次性筷子的材料,將莖稈用輕度炭化法進行處理后,其吸水膨脹系數下降,強度增加,能在物理性能上可以滿足筷子的使用需求,而且由于高大禾草的生長速度快,適應范圍廣,環境壓力小,在替代木材及竹材的同時,可以保證其公共就餐衛生水平,這樣既可解決預防疾病傳播問題,可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本發明的方法簡單,易于產業化,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實施例1:一次性衛生筷的制作方法,將高大禾草的莖稈去葉后進行分切,并篩選莖稈的直徑,選取大端直徑為5.5,小端直徑為3.0的莖稈備用,再將莖稈分切至長為200mm,將莖稈切削成型,然后用水將莖稈洗凈,將洗凈后的莖稈在180℃的溫度下,炭化處理15分鐘,使莖稈的吸水膨脹系數下降,強度增加;最后進行整理、包裝并封裝,得到成品。
本發明的實施例2:一次性衛生筷的制作方法,將高大禾草的莖稈去葉后進行分切,并篩選莖稈的直徑,選取大端直徑為6.0,小端直徑為3.0的莖稈備用,再將莖稈分切至長為210mm,將莖稈切削成型,然后用水將莖稈洗凈,將洗凈后的莖稈在200℃的溫度下,炭化處理2分鐘,使莖稈的吸水膨脹系數下降,強度增加;最后進行整理、包裝并封裝,得到成品。
本發明的實施例3:一次性衛生筷的制作方法,將高大禾草的莖稈去葉后進行分切,并篩選莖稈的直徑,選取大端直徑為5.5,小端直徑為3.0的莖稈備用,再將莖稈分切至長為240mm,將莖稈切削成型,然后用水將莖稈洗凈,將洗凈后的莖稈在150℃的溫度下,炭化處理30分鐘,使莖稈的吸水膨脹系數下降,強度增加;最后進行整理、包裝并封裝,得到成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省草業研究所,未經貴州省草業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3294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