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結構編碼特征和紋理編碼特征融合的手背靜脈識別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31197.6 | 申請日: | 2011-08-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541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1-23 |
| 發明(設計)人: | 王一丁;李克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方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G06K9/54;G06K9/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創新實專利事務所 11121 | 代理人: | 官漢增 |
| 地址: | 10004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結構 編碼 特征 紋理 融合 手背 靜脈 識別 方法 | ||
1.一種基于結構編碼特征和紋理編碼特征融合的手背靜脈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一:圖像采集和圖像預處理;
通過圖像采集設備采集手背靜脈圖像,采用質心自適應方法提取手背靜脈圖像上的手背區域,并采用對比度約束的局部直方圖均衡方法和邊緣保留的高斯濾波方法,完成對提取的手背區域的手背靜脈圖像的預處理,得到預處理的手背區域圖像;
步驟二:提取結構編碼特征;
(1)對從步驟一中得到的預處理的手背區域圖像使用梯度增強的圖像分割算法進行二值化,得到二值圖像;
(2)在二值圖像上進行形態學濾波和細化,得到骨架化的手背靜脈圖像;
(3)從骨架化的手背靜脈圖像上,采用領域信息的方法提取得到M個交叉點Ci(xci,yci)及K個端點Ej(xej,yej),其中(xci,yci),(xej,yej)分別表示交叉點Ci以及端點Ej的直角坐標;以圖像中心O為原點建立極坐標系,得到交叉點及端點的極坐標信息分別為Ci(rci,θci)、Ej(rej,θej),其中(rci,θci),(rej,θej)分別表示交叉點Ci以及端點Ej的極坐標,對這M+K個關鍵點按θ進行排序,得到點集P:
P=[C1,C2,…,CM,E1,E2,…,EK]θci-1≤θci≤θci+1;θej-1≤θej≤θej+1
????????????????????????????????????????????????????????????????????????????????;
?=[p1,p2,…,pM+K]??pi(ri,θi)
其中C1,C2,…,CM表示第1至M個交叉點,E1,E2,…,EK表示第1至K個端點,θci、θej分別表示交叉點Ci以及端點Ej的極坐標中的極角,p1,p2,…,pM+K表示排序后的M+K個交叉點及端點;pi(ri,θi)中,(ri,θi)表示關鍵點pi的極坐標;
獲取點積P中任意兩點pu、pv之間的距離:
其中(ru,θu),(rv,θv)分別表示關鍵點pu、pv的極坐標;
將所有交叉點及端點的極坐標信息及任意兩點之間距離按下式連接,形成結構特征向量S:
其中r1,r2…rM+K表示排序后的M+K個關鍵點的極坐標中的極徑,duv,u≠v,表示pu、pv之間的距離,s1?s2…表示結構特征S中的元素;
(4)對得到的結構特征
查找結構特征向量S中所有元素的最大值MS,i=1,2,...,NS;
設定閾值T=αMS,其中α表示閾值系數;對結構特征向量S進行二值化編碼,得到編碼后的結構特征向量VS:
其中cs1?cs2…表示結構編碼特征Vs的元素,si表示結構特征S中的對應元素;
步驟三:提取手背靜脈紋理編碼特征;
從步驟一中得到的手背區域預處理結果中提取手背靜脈紋理編碼特征;
(1)將從步驟一中得到的預處理后的手背區域圖像歸一化到B*B像素尺寸;
(2)將歸一化后的手背區域平均分成N個子塊,從每個子塊中分別提取旋轉不變一致性模式的LBP特征H1,H2,...,HN,再將所有子塊提取的LBP特征按照下式連接起來,形成1×NH,NH=10N,維的紋理特征向量H:
其中H1?H2…HN表示N個子塊的旋轉不變一致性模式的LBP特征;h1??h2…表示紋理特征H的元素;
(3)對紋理特征向量H進行二值化編碼:
查找特征向量H中所有元素的最大值MH:
設定閾值T′=αMH,α表示閾值系數;
對紋理特征向量
其中ch1?ch2…表示紋理編碼特征VH中的元素;hi表示紋理特征H中的對應元素;
步驟四:結構編碼特征與紋理編碼特征進行融合;
(1)將二值化編碼后的結構特征向量VS的維數NS和二值化編碼后的紋理編碼特征VH的維數NH進行歸一化,歸一化后特征維數NF為
NF=NH
NF是歸一化后特征維數,與二值化編碼后的紋理編碼特征的維數NH相同;如果二值化編碼后的結構特征向量VS的維數NS小于歸一化后特征維數NF,在二值化編碼后的結構特征向量VS后面補充NF-NS個0;如果二值化編碼后的結構特征向量VS的維數大于等于歸一化特征維數NF,則截取VS的前NF個維特征,得到歸一化后的結構編碼特征V′S和紋理編碼特征V′H分別為:
(2)對歸一化后的結構編碼特征V′S和紋理編碼特征V′H進行按位異或,得到融合特征V:
其中v1,v2…表示融合特征V中的元素csi,chi分別表示歸一化后的結構編碼特征和紋理編碼特征的元素;
為異或運算,
步驟五:通過分類器識別,得到結果;
(1)使用步驟一至步驟四的方法提取測試樣本融合特征
(2)獲取測試樣本融合特征
(3)使用最近鄰分類器進行分類,得到識別結果:
設訓練樣本共有L類,其融合特征為
測試樣本A融合特征VA與第t*類測試樣本的融合特征距離最小,則測試樣本A被識別為第t*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方工業大學,未經北方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31197.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