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近透明或透明的多聲道編碼器/解碼器方案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31126.6 | 申請日: | 2005-10-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2704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1-12-07 |
| 發明(設計)人: | 約納斯·林德布羅姆 | 申請(專利權)人: | 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 |
| 主分類號: | G10L19/00 | 分類號: | G10L19/00;H04S3/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朱進桂 |
| 地址: | 德國***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透明 多聲道 編碼器 解碼器 方案 | ||
1.一種多聲道編碼器,用于對具有至少兩個聲道的原始多聲道信號進行編碼,所述多聲道編碼器包括:
參數提供器(14),用于提供一個或多個參數,形成所述一個或多個參數,使得可以使用一個或多個下混音聲道以及一個或多個參數來形成重構多聲道信號,所述下混音聲道是從原始多聲道信號中獲得的;
殘留信號編碼器(16),用于基于原始多聲道信號、一個或多個下混音聲道、或一個或多個參數來產生已編碼的殘留信號,使得使用殘留信號所形成的重構多聲道信號比沒有使用殘留信號所形成的重構多聲道信號與原始多聲道信號更相似,
所述殘留信號編碼器(16)包括:
多聲道解碼器(55),通過使用一個或多個下混音聲道和一個或多個參數來產生已解碼的多聲道信號;
差錯計算器(56),用于基于已解碼的多聲道信號和原始多聲道信號來計算多聲道差錯信號表示;以及
殘留信號處理器(57),用于對多聲道差錯信號表示進行處理,以獲得已編碼的殘留信號;以及
數據流成形器(18),用于形成具有已編碼的殘留信號和一個或多個參數的數據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聲道編碼器,其中所述殘留信號編碼器用于基于一個或多個參數和原始多聲道信號而非一個或多個下混音聲道來產生殘留信號,因此與沒有使用一個或多個參數的殘留信號的產生相比,所述殘留信號具有較小的能量。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聲道編碼器,其中所述參數提供器包括:
對準計算器,用于計算將要提供給用于對至少兩個聲道中的第一聲道和第二聲道進行對準的時間對準器的時間對準參數;或者
增益計算器,用于計算不等于1的用于對聲道進行加權的增益,使得兩個聲道之間的差與增益值等于1的情形相比減少。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聲道編碼器,其中所述殘留信號編碼器用于對從第一聲道和已對準或已加權的第二聲道中獲得的差信號進行計算和編碼。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聲道編碼器,還包括使用已對準的聲道來產生下混音聲道的下混音器。
6.一種多聲道解碼器裝置,用于對具有一個或多個下混音聲道、一個或多個參數和已編碼的殘留信號的已編碼多聲道信號進行解碼,所述一個或多個下混音聲道取決于對準參數或增益參數,所述多聲道解碼器裝置包括:
殘留信號解碼器,用于基于已編碼的殘留信號,產生已解碼的殘留信號;以及
多聲道解碼器,通過使用一個或多個下混音聲道和一個或多個參數來產生第一重構多聲道信號;
其中所述多聲道解碼器還用于通過使用一個或多個下混音聲道和已解碼的殘留信號來產生第二多聲道輸出信號,
其中所述多聲道解碼器還用于使用增益參數對所述下混音聲道進行加權,將已解碼的殘留信號加到已加權的下混音聲道上,以及再次對所產生的聲道進行加權,以獲得第一重構多聲道信號,以及從所述下混音聲道中減去已解碼的殘留信號,并使用增益參數對通過相減產生的聲道進行加權,或者對下混音聲道和已解碼的殘留信號之差進行解對準,以獲得第二多聲道輸出信號。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聲道解碼器裝置,
其中所述下混音聲道額外取決于對準參數,以及
針對使用對準參數的其他輸出聲道,對一個輸出聲道進行解對準。
8.一種多聲道編碼器,用于對具有至少兩個聲道的原始多聲道信號進行編碼,所述多聲道編碼器包括:
時間對準器(91),用于使用對準參數,對至少兩個聲道的第一聲道(10a)和第二聲道(10b)進行對準;
下混音器(92,94),用于使用已對準的聲道來產生下混音聲道;
增益計算器(71),用于計算不等于1的增益參數,以便對已對準的聲道進行加權(93),因此已對準的聲道之間的差與增益值等于1的情形相比減少;以及
數據流成形器(18),用于形成具有關于下混音聲道(m)的信息、關于對準參數的信息、以及關于增益參數的信息的數據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未經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3112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